馬崗漁港乾潮時,海女嬤會提高警覺躲浪頭,長時間彎腰採集潮間帶食材,在極東之境與時間和海風浪濤相爭

新北馬崗海女潮間帶採食抗惡浪!東北角「亂砌石屋」洩經濟地位

新北馬崗海女潮間帶採食抗惡浪!東北角「亂砌石屋」洩經濟地位 圖/方格子提供。攝影者林浮IG@jed0820。
作者:方格子VOCUS
日期:2021-12-30

新北市馬崗漁港,清晨7時,天光初露,杳靄的雲層間灑下一抹清爽,迎來當日第一次乾潮。潮水退去,礁岩浮出,村子北側的海面,被一波波海浪刷出亮麗的翠綠,這裡是台灣東北角的寶地,也是最珍貴的資產之一,潮間帶。那是女人的天下,她們跟出海捕撈漁獲的男人一樣與浪相爭,是陸上的討海人,有個英氣凜凜的名號,海女。

潮間帶處處是寶,除遍地的海藻是磯釣客常摘採用來做藻餌的原料,藏在深處的石蚵、海膽、紫菜等,更是偏遠漁村重要的經濟支援。

俗話說「男主外,女主內」,因潮間帶的存在也有了新定義,內外的交界在這漁村已不是家,而是亂石崩雲的海岸線。

看更多 》永續旅行拒當報復國旅兇手!小琉球百萬觀光潮致80%生物大滅絕

海岸線的外頭,是男人與他的船遨遊之天地,平常專補鯛、鰹、小卷、軟絲、龍蝦,常在夜間出航,收捕的漁獲一半當地自售,一半外銷基隆,是許多家庭的主要收入。

而海岸線的內側,則是女人的天下,她們同樣與浪相爭,是陸上的討海人,更有個英氣凜凜的名號,海女。

新北馬崗陸上的討海人,海女與浪相爭

海女阿嬤們總在乾潮時出動,把握時間採集潮間帶的食材。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看似簡單的採集工作,其實並不輕鬆,除了得長時間彎腰低頭,還要一心二用,保持躲浪頭的警覺心。

方格子提供。攝影者林浮IG@jed0820。圖/方格子提供。攝影者林浮IG@jed0820。

尤其當冬季來襲強勁的東北季風,即便是退潮時間,海浪勢頭仍較日常洶湧,一個分神便容易被惡浪衝撞受傷,而不斷拍擊岸際的驚濤聲更像倒數計時,提醒她們務必趕在漲潮前完成任務,打包回家。

她們的家屋,同樣有著堅毅的個性。

看更多 》來!碧潭小角落找夥伴生物賞燈「最萌水怪」母子光輝療癒新北

石頭屋彰顯經濟地位,堆疊砌法學問大不同

打開地圖,馬崗漁港上方的三貂角燈塔,正位於台灣東方最突出的一角,每逢冬季,便會首當其衝地直面海風的暴烈。

而村裡的房屋,因這冷冽嚴酷的近海環境,自古便習慣就地取材的咾咕石,堆起矮而穩當的厚重石頭屋,如今此地的建築群已成為獨特景象之一。

石頭屋的堆疊更藏學問,乍看是亂石拼湊相黏,實際上卻分有講究的「人字砌」、工整的「平行砌」,以及隨意的「亂石砌」,不同砌法不僅代表工匠手藝高低,更隱喻該戶人家在當地的經濟地位。

方格子提供。攝影者林浮IG@jed0820。圖/方格子提供。攝影者林浮IG@jed0820。

極東之境與大自然鬥智鬥勇,海女堅毅中藏溫柔

當日頭漸赤,漁船與海女相繼上岸後,村子此時出現一台小貨車,司機把車停在路中央,打開後車廂,展露的是青菜、水果、糖米油鹽、肉品等生活雜貨,這是偏遠地區村落的重要補給來源,菜車。

菜車上的貨色,全是老闆針對偏鄉需求挑選的好物,而補給不便的地理位置,讓方才正在潮間帶間刻苦穿梭的海女阿嬤們,迅速放下稍早的嚴肅,聚集到菜車旁一邊問貨詢價,同時跟老闆閒話家常。

下了船的漁人們,這時也陸續前來採買補給品,此刻原本靜寂的漁村,因商業交易洋溢出一泓不商業的溫暖與活絡。

方格子提供。攝影者林浮IG@jed0820。圖/方格子提供。攝影者林浮IG@jed0820。

若要說馬崗帶給我的感覺,或許就像潮間帶的礁岩與海草,也像此地具代表性的海女文化。

長年在台灣的極東之境與時間、海風、浪濤鬥智鬥勇,塑出如石的個性和若水的習性,那是一份清晰可見的堅毅,藏在其中的一抹溫柔。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林浮,原文《馬崗出海女,東北角那一抹堅毅中的溫柔

👉 追蹤+按讚城市學FB官方帳號,加入IG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地方觀點新北市北部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沒媽媽母乳難活!新北鼻頭漁港小海豹被嚇跑,國際海豹日奏悲曲
整座漁港就是美術館!走進基隆實境遊戲、藝術現場,體驗打卡外的深度魅力
一本地方永續報告書,竟吸引全球154座城市來和新北市做朋友!
方格子VOCUS

方格子VOCUS

方格子VOCUS 是一個新型態的創作與交流平台,提供無廣告、乾淨簡潔的創作及閱讀空間,也致力於讓有料有趣的內容獲得收入回饋,開創多元的收費機制,幫助創作者實踐夢想。 目前已經有每月200萬個非重複訪客、20萬會員以及2萬位以上的創作者,在這裡盡情享受創作與交流,分享他們的知識和想像。如果你喜愛閱讀,渴望聽見多元聲音,更不應該錯過這些精彩內容!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