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Ocean Love Dive Club。海洋樂潛水俱樂部」10月24日貼文「不知道是否因地震關係,鼻頭漁港竟有不該在亞熱帶出現的小海豹,起初有人還以為是小狗在海裡游泳。」
圖/取自臉書「Ocean Love Dive Club。 海洋 樂潛水俱樂部」。
消息一出,動保處10月25日一早試圖「圍捕」小海豹以利照料,因為一隻50~60公分未離乳的亞成體海豹寶寶,出生約4到6周才會斷奶。
加上為了讓海豹寶寶能夠在寒冷地方方存,海豹奶裡有約50%的脂肪,9%的蛋白質,40%的水,而且媽媽每3到4小時就會餵奶,因此這段時間,小海豹沒有媽媽照顧便很難存活。
看更多 》2030年北極冰就全融了?暴雨只是開端...科學家警告第6次大滅絕
可即使動保處潛水人員從不遠處下水,於小海豹棲息的浮板外圍布設漁網,盼將牠限制在一定水域內,順利捕獲後再送往野柳海洋世界觀察照顧。
但海豹寶寶警覺性實在很高,一察覺不對,發現附近有人下水,很快便移動身驅,幾秒後從港邊浮板下水,失去蹤影。
對此動保處處長表示,這次行動以海豹安全為最高考量,目前牠看起來身體狀況良好「或許游出港口朝大海前行,對牠來說或許是比較好的。」
不過海豹寶寶到底怎麼會跑來鼻頭漁港?動保處向野柳海洋世界業者查證無海豹逃脫後,研判牠是野生海豹。
中國大陸、日本沖繩海域確實曾有海豹群的蹤跡,是否因地震、洋流等因素造成海豹寶寶來台,還待專家搜集相關事證研判。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華盛頓與奧勒岡州海邊,每年4月能看到海豹寶寶成群,然而有時也有「落單」情形發生。
海洋動物救援團隊Sealsitters曾表示,若幼仔落單,他們會先觀察至少24小時,因為海豹媽媽很可能就在附近,不久後來把小孩接走。
但要是媽媽一直沒回來,很可能是寶寶健康不佳,在野外死亡率高達50%。此時海洋動物救援團隊會以人工方式,照養幸運生存下來的小海豹,並教導其覓食生存技能,等待合適時機再野放。
圖/取自臉書「Ocean Love Dive Club。 海洋 樂潛水俱樂部」。
當然,民眾若覺得台灣這位突如其來的小訪客萌到不行,別忘了記下來,每年3月1日是「國際海豹日」。
雖然這節日的誕生,是因為海豹種群受濫捕亂獵和海水污染的影響,數量急劇下降,但為了保護海豹這麼可愛、珍稀的物種,拯救海豹基金會1983年還是希望成立每年3月1日為國際海豹日,提醒大家愛護動物。
如今海豹數量仍不斷減少,這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面臨的窘況。
動物星球頻道就曾拍過紀錄片《海豹悲歌》,探討關注海豹濫捕問題,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上網搜尋,因為萬物共享的地球只有一個,所有生物存亡是每個人都應該關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