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堅2014年在各界一片不看好下,以1千餘票之差險勝許明財,順利執掌新竹市。雖然從國會助理到市議員再到一市之長,過程花了14年不算短,但當年僅39歲的林智堅,確實成為民進黨內的標竿,也成為許多青年從政的目標之一。
如今邁入執政的第7年,林智堅也在臉書上細數政績,重新整修新竹市立動物園「進擊的公園」翻新23座公園,到近更為艱鉅的,如興建竹竹苗唯一的新竹兒童醫院、延宕長達30年的公道三新闢道路、萬人座席的新竹棒球場、竹科X、新竹南寮漁港改造等,這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充滿了成就感,也讓新竹市從被路過的城市,轉變成揚名國際的半導體重鎮。
看更多》六都變九都全台有一半直轄市!民進黨為何亂點縣市合併鴛鴦譜?
雖然在新竹市的施政成績有目共睹,但林智堅並不滿足於此,選在執政邁入最後1年之際,拋出「大新竹」的竹市、竹縣整併議題,其背後的盤算與考量不言而喻。
面對大新竹的整併議題,林智堅以產業作為對外界說帖的主軸,強調新竹科學園區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半導體聚落,其優勢更是在近年的美中對抗、疫情侵襲下被放大。他更直言,唯有透過縣市合併、升格,才能鬆綁竹科發展的束縛。
圖/林智堅拋出大新竹合併議題後,發聲明強調自己不會參選合併後的新竹市長,蘇義傑攝影。
若以過去縣市合併的例子來看,台中市在縣市合併後,原台中市長胡志強在算盡過去院轄市階段的任期,一共執政長達13年之久。若大新竹真的推動成功,林智堅有望挑戰台灣民主政治史上,任期最久的地方行政首長的紀錄。
看更多》7週年政績盤點!柯文哲、林右昌、潘孟安將卸任下一步怎麼走?
不過就在縣市合併議題吵得沸沸揚揚之際,林智堅27日晚間卻宣布,經連日思考,為促使朝野加速修法,讓大新竹合併升格,他不會參選2022合併升格後的大新竹市長。林智堅強調:「我希望這樣的決定,能夠促使在野各政黨,停止政治操作,讓大新竹升格有助於國家戰略產業發展、提升區域治理效率的討論,回歸正軌。」不過林智堅的下一步會怎麼走,更引發關注。
出身野百合學運的鄭文燦,是民進黨內最具實力的中生代之一。在蹲點多年後,成功打下國民黨長年執政的桃園市已大出預料,接著更靠施政表現、勤走基層,以53.62%高得票率連任,大大穩固其在黨內的地位,接任閣揆的傳聞不斷,幾乎可以說是綠營最閃耀的明日之星。
在鄭文燦的帶領下,桃園人口數突破227萬人,7年來人口增加了22萬人,生育率更是六都第一。且在台商回流投資台灣3大方案的帶動下,桃園的2540億就佔全國20%,不僅創造2萬4千個就業機會全台第一。桃園可以說是全台灣人口、產業、交通成長最快的城市。
看更多》智慧人流管控、零接觸自助機都上線!桃園用科技戰疫情守國門
圖/桃園市長鄭文燦的施政表現亮眼,取自鄭文燦FB。
儘管在桃園的施政表現亮眼,但8年時間一到,鄭文燦仍就得進行交棒。鄭在任內把桃園市翻轉成藍綠基本盤近乎五五波,讓民進黨在桃園不再弱勢,如何把這樣的局面維持下去,考驗的是鄭文燦與黨的智慧。「接班人」或許會是鄭文燦的政治生涯在邁入下一階段前,最大的考驗。
南投縣長林明溱曾多次參選縣長大位,終於在2014年當選縣長,接著並於2018年連任;兩次選舉都以超過5成的得票率當選,足見其在地方經營多年的堅強實力。
在林明溱的主政下,南投縣7年減債近79億,大力發展觀光投資、觀光園區的開發等,都為為縣庫帶進可觀收益;其中,光是5大產業園區,未來每年就可為縣庫進帳超過40億。在有財源活水挹注下,讓南投縣政建設的推展也更為順利,「不怕沒銀子推動」。
看更多》南投疫苗施打進度全台吊車尾?林明溱駁中央:政治病毒讓人最痛
圖/南投縣長林明溱7年減債79億,張智傑攝影。
此外,南投縣的民生、社福、交通、衛生、觀光等,都有好成績,如連續3年長照服務涵蓋率全國第1;且減債79億元,與新竹縣、台東縣、花蓮縣、澎湖縣、基隆市等,並列全國負債百億以下之縣市,成績表現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