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書摘《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同鄉顏水龍、師承陳峰永,顏振發與全美戲院登台灣之光。

繪師顏振發「國寶手」險斷送高雄,立志畫電影看板到瞎為止!

繪師顏振發「國寶手」險斷送高雄,立志畫電影看板到瞎為止! 圖/台南全美老戲院每一幅電影看板,都蘊藏顏振發的職人精神。取自臉書「今日全美戲院」。
作者:書中城市
日期:2021-11-12

紀錄「台灣國寶」手繪人物畫師50年傳奇一生的書籍《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內容詳述顏振發昔日,如何靠雙手征服各大好萊塢電影與國際精品,並為五月天、回聲、八三夭、英國酷玩等搖滾樂團,以及蔡英文、賴清德等名人繪製海報。2018年他甚至被英國BBC形容為「台灣最後一位手繪電影海報畫家」,讓這位民間大師成為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不過淡泊名利的顏振發,依舊每日專注在技藝上,定時到全美戲院繪製新片看板,那裡就像他展示作品的舞台,也是授課傳承,孕育年輕手繪師的重要基地。

28歲寫手王振愷,與68歲電影看板繪師顏振發的邂逅

2年多前,《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一書作者王振愷開始執筆《大井頭放電影:台南全美戲院》的歷史時,就注意到不太多話、默默存在的看版畫師顏振發,並下定為顏師傅「作傳」的心願。

但事情進行不易,對一位近50年來不習慣以「嘴巴」說故事,而是藉雙手、雙眼、頭腦,全神專注於看板畫布上,以電影角色眼神臉龐輪廓、背景動作、光影色彩來「敘說故事」的畫作職人而言,要他接受學院派歷史研究者,以一般傳主的「口述訪談」其實相當困難。

28歲的王振愷因此用盡方法,如煽動父親來跟顏師傅「交陪」等,終於以誠摯「打開68歲顏師傅心房」,取得信任,開始敘說自己手繪電影看板的生命小史。

延伸看 》顏振發手繪電影看板50年!伴台南全美戲院撐過「牛肉場」辛酸

顏振發與顏水龍是「匠師、職人」還「藝術家」?

為敘說人生,顏師傅帶王振愷回家鄉台南下營「溯源」,拜會顏氏家廟與北極殿等,並提供自己親撰的《顏振發畢生的奮鬥傳奇》手稿。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在顏振發溯源之旅外,王振愷也「插播」描繪了同樣來自下營、出生日本時代的顏氏宗親顏水龍(1903~1997)事蹟,藉同為下營顏氏宗親的關係,試圖釐清「匠師.職人」與「藝術家」的定位。

取自臉書「今日全美戲院」。圖/取自臉書「今日全美戲院」。

畢業於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曾任職大阪壽毛加齒磨(牙粉)會社的專業廣告人顏水龍,戰後在台灣推廣手工藝,並於多所大學任教。

他曾於台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1961年創立時,為體育場外牆創作大幅的馬賽克壁畫《運動》,也曾為台中太陽堂餅店製作當時尚處戒嚴時期而有爭議的壁畫《向日葵》,並創作台北劍潭公園長達百公尺的《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俗稱《水牛圖》)、西門町日新戲院的《旭日東昇》等馬賽克壁畫。

顏水龍從小張原稿「打格子」,再「格放」到大幅馬賽克元件上,其繪製手法與電影手繪看板取材自電影海報的模式頗為相似,但顏水龍在工藝美術史上有「藝術家」地位,不會被稱「匠師」。

那麼顏水龍的同鄉,從事手繪電影看板的顏振發呢?是「匠師」或「職人」?還是他也能被稱為「藝術家」?王振愷想為顏師傅平反的焦慮心情,一直未獲答案。

延伸看 》花蓮沒有指標性活動?城市空間藝術節「溫花蓮」八問翻轉東部

「台灣國寶」手繪海報畫師 顏振發
台南下營人,1953年生,目前擔任全美戲院電影手繪看板首席畫師。2018年獲頒台南市卓越市民的殊榮。
18歲開始在延平戲院向陳峰永師傅學習繪製電影手繪看板,已累積50年的職業生涯,先後登上《美聯社》《紐約時報》等國際媒體。
2013年開始,他為保存與傳承手繪技藝,開設「手繪看板文創研習營」,也透過異業委託合作進行推廣。

電影廣告安撫年少顏振發對未來的徬徨

綠意盎然的田園、充滿農趣的村莊、模模糊糊的戲院、蓬蓽生輝的家廟…組構成台灣國寶繪師的兒時風景,圍繞在這些獨特的人文風情裡,潛移默化地觸發顏振發從小對色彩、造形的敏感度,並於國小時獲得繪畫比賽的獎項。

甲中小學畢業後,顏振發在父母親期望下,幸運考上新營的興國國中,但初中就讀一年後,他因身體不適申請休學,在那個年代,趁年輕趕緊外出賺錢更為實際,因此顏振發休養完就不再回學校。

後來在祖母外甥引介下,顏振發隻身離開家鄉下營,前往台北學做西裝與裁縫,盼習得一技之長。豈料他待了台北1個月,不但什麼都沒學成,連薪水都沒拿到,一天三餐都只吃白飯、沒蔬果,導致健康嚴重出問題。

在壓力與水土不服等因素下,年僅14歲的顏振發就被雇主以丟包方式送上貨運車。在一片黑壓壓的車廂裡,年幼的他瑟縮著,心想總算結束這趟出外打拚的驚魂記,微光牽引著他走向回家的路。

「台北不是我的家」顏振發終於回到台南下營,可氣急敗壞的父親又請託朋友介紹他到高雄學做車床。

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一次不小心手被高速旋轉的皮帶捲了進去,神奇的是,顏振發毫髮無傷,彷彿上天冥冥保佑。但這次驚恐經驗又讓他黯然放棄學習車床的念頭,同樣1個月過後離開令夢想幻滅的港都。

延伸看 》誠品書店駐基隆百年古蹟!「文青防空洞」旅讀要塞司令日式老宅

顏振發的好萊塢電影手繪看板《葉問4》。取自臉書「今日全美戲院」。圖/顏振發的好萊塢電影手繪看板《葉問4》。取自臉書「今日全美戲院」。

茫然的少年郎再次回到下營家鄉,這雙被救回的雙手,因緣巧合下化成一雙畫電影的手。

一天早晨,待業在家的他心血來潮,到家裡附近的柑仔店買了一份報紙,原本只想讀新聞,順便翻找工作資訊,怎知顏振發翻到電影廣告版面時,目光停留了下來,隨手拿張廢紙,照方格內的電影明星就開始描繪,臨摹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

台灣第一份報紙,最早可推至清末長老教會牧師巴克禮,他將英國學成的印刷術與印刷機引入台灣,1885年6月,並於台南創刊《台灣府城會報》。

來到近代,台灣新聞事業體系跟日本統治台灣揭開序幕,1896年6月,日治時期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新報》創刊,逐步改變島上傳遞新知與訊息的方式。

新聞依附在報紙上,於島民的眼界流通,紙面上頭還有琳琅滿目的廣告,隨許多舶來品抵達台灣,促發農村社會脫胎換骨,進入現代化的工商時代。

就像是一輛進站的火車,見影不見人的「映畫」駛入島民眼目,不同傳播媒介正急速改變台灣人民的視聽習慣。

翻開日治時期重要報紙《台灣日日新報》,1899年8月4日,刊載了西洋大幻燈於大稻埕左橫町城隍廟開演的廣告,並詳細記載時間與地點,上頭也寫著,無論內地日本人或本島台灣人都容易了解的廣告詞。

同年9月9日,報紙以斗大的「廣告」2字為標題,刊載城內北門街的十字館,將有美國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機放映《美西戰爭》,讓觀者彷如身臨其境,沉浸在實戰現場。

報紙、廣告與電影各式媒介,集合在一塊塊電影廣告版面上,在那沒有網路的年代,成了觀眾獲知當天各家戲院播映影片與時刻表的唯一管道。

而上頭精彩多元的電影圖像,意外觸發顏振發對繪畫的熱情,也成為他認知外界廣闊世界的一道門。這位徬徨少年的心靈因此被安撫。

延伸看 》勝5835件國際作品!天成文旅華山町奪全台唯一東方設計奧斯卡獎

顏振發的好萊塢電影手繪看板《絕地戰警》。取自臉書「今日全美戲院」。圖/顏振發的好萊塢電影手繪看板《絕地戰警》。取自臉書「今日全美戲院」。

「我要畫到青瞑!」顏振發進城拜師學藝

西門町的陳子福、大溪的簡錫欽、三重的洪水塗、台南的潘麗水等手繪看板畫師,都經歷過日治時期到戰後的政權轉變,也在台灣商業現代化歷程中,依自己對美術和繪畫的興趣,以海報或看板等不同方式,參與電影、廣告和招牌行銷產業。

於是青年顏振發踏上前輩走過的路,在下營家鄉等待頭路的時間裡,學報紙上的電影廣告依樣畫葫蘆,沒想到愈畫愈有自信、愈畫愈有成就感,從那時開始,到台南市區學畫電影看板,便成為這位少年的夢想。

但顏振發找到人生志向,強硬的父親卻一再反對,因為在爸爸眼中,畫圖是沒出息的工作,而且他對長子期望特別高,顏父還曾拿扁擔將他趕出家門,而默默守護的母愛,變成了顏振發一路走來最重要的支持。

18歲的顏振發,毅然決然離開家鄉下營,隻身來到台南市投靠唯一親人,也是他第2位母親 - 姑姑。

姑姑回想這段塵封已久的往事,提到在她心中,「發仔」是一個安靜、內向的外甥,雖然兄長大力反對發仔踏入藝術這行,但當姑姑看到眼前年輕人對自己夢想的堅持,她便決定只要能力許可,無論如何都要盡力幫忙。

後來姑姑打聽到一位朋友認識當時西門路上延平戲院(在日治時期為宮古座,現今為台南真善美戲院)的首席看板畫師─陳峰永,便積極幫忙引介。

延伸看 》厚台北街角遇見設計!中山雙連《文學家出沒中》藏詩界天王天后

延伸看 》厚台北街角遇見設計!中正同安《厚片讀詩》夯比記憶吐司(上)

延伸看 》厚台北街角遇見設計!中正同安施洛德花園、紀州庵秘開箱(下)

全美戲院的歷史照片,走入其中彷彿踏入時光隧道,散發老戲院獨有的復古韻味。取自臉書「今日全美戲院」。圖/全美戲院的歷史照片,走入其中彷彿踏入時光隧道,散發老戲院獨有的復古韻味。取自臉書「今日全美戲院」。

戲院是顏振發的家,也是工作室

不過當時畫師人數過於飽和,陳峰永起初將顏振發拒於門外,後來在姑姑朋友不斷請託下,才勉為其難收年輕小毛頭當徒弟。

無奈看板界,師父總有「你永遠無法取代我」的想法,擔心晚輩學成搶飯碗,這也是許多傳統工藝逐漸失傳的原因,老是留一手,代代傳承下來,原本好技藝逐漸消失。

沒想到,即使師父沒告訴徒弟真正技巧,在顏振發努力觀摩、鑽研眉角下,還是打破學徒通常要「3年4個月」才能出師的不成文規定,到延平戲院1年後就親自上陣。

1973年,顏振發畫了人生第一幅由邵氏出品、呂奇導演的《丹麥嬌娃》的手繪電影看板。

而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莫過於姜大衛、狄龍主演的電影《雙俠》,那是顏振發有生以來,畫過最大塊的看板,超過20塊、約3層樓高,氣勢威猛。

從一個在下營鄉下臨摹報紙廣告,畫簡單線條的男孩,到獨撐大局的菜鳥畫師,雖然顏振發過程曲折,遇到重重困難,但那個愛畫畫的男孩終於掌握人生畫筆,在天分、緣分與自己努力下,習得手繪看板的技藝。

取自臉書「今日全美戲院」。圖/取自臉書「今日全美戲院」。

遊走手繪看板江湖,顏振發到台南全美戲院的歲月

在書中,顏振發回憶下營老厝童年、離鄉背井追求畫師生涯,遊走各地拜師學藝的磨難過程的艱辛困苦,總是不禁潸然淚下。

顏振發的師父、延平戲院首席看版畫師陳峰永,以及戲院報紙廣告設計董日福2人,其實與顏水龍一樣,都是東京美術學校出身,戰後在台南省立工學院(成功大學前身)建築系任教的郭柏川的弟子。

雖然顏振發未直接受教於郭柏川,但輾轉從陳峰永與董日福身上學到許多,如靜物、石膏像素描、廣告版面設計、立體美術字設計等,一位電影手繪看板匠師應有知識與技能,他通通有。

由於兵役及退伍後得找尋新工作,顏振發曾暫時離開台南,1980年再度回台南的統一戲院、中國城戲院,重拾台南中正路商圈、10幾家戲院聚集的一級戰區「電影里」電影看板畫師工作。

台灣國寶手繪大師顏振發曾表示「我要一直畫到青瞑看不到為止」。取自臉書「今日全美戲院」。圖/台灣國寶手繪大師顏振發曾表示「我要一直畫到青瞑看不到為止」。取自臉書「今日全美戲院」。

時間進入21世紀,在電影業,如同蔡明亮導演的電影《不散》結尾最後一句台詞,演員石雋向苗天說道「都沒人看電影了,也沒人記得我們了。」

除少有人看電影外,此時正好也是電腦繪圖、數位印刷、大圖輸出開始盛行的時候。

一般戲院與手繪看板畫師並非薪水制的僱傭關係,而是以看板繪畫大小和件數計算酬勞。當手繪電影看板的計件工資超過大圖數位印刷成本時,手繪看板師注定要面臨被取代的命運。

47歲正當壯年的顏振發,似乎也不得不考慮收拾畫筆另起爐灶。就在這時,全美戲院向顏師傅招手,希望他擔任全美戲院的首席手繪電影看板畫師。

時間是千禧年的2000年。因全美戲院經營層的「伯樂識馬」,採取傳統手繪看板對抗大圖數位印刷的「逆勢操作」,才有了「電影手繪看版畫師顏振發」與「台南全美戲院」結合的電影文創傳奇。

👉 追蹤+按讚城市學FB官方帳號,加入IG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書籍《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遠足文化出版提供。圖/書籍《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遠足文化出版提供。

本觀點文部分擷取自《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書摘,遠足文化出版。

作者介紹|王振愷

台南永康人,1993年生,畢業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藝術理論與評論研究所,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著有《大井頭放電影:台南全美戲院》。
他長期從事電影與當代藝術的獨立研究與評論書寫,並關注書寫與影像間的跨媒介,實踐一種獨特的策展方法,作品包括「菲林轉生術」電影文物特展、「觀光記」當代影像展覽(獲2020年第三季台新藝術獎提名)。

關鍵字:人物投書美學地方文化復興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田中央攜蔡明亮、嶼山工房《大家牽做伙》再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大稻埕「同安樂」復刻200年迪化街家族功夫菜!旗袍網美搶打卡
書中城市

書中城市

城市中的迷途小編,介紹各種和城市主題有關的實用書訊。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