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牽做伙》這項創作,就位於展場所在的軍火庫(Arsenale),透過2層樓建築空間呈現宜蘭市津梅棧道、礁溪生活美學館、員山機堡戰爭地景博物館、三星蔥蒜棚等4座模型,以及知名導演蔡明亮的影片,四方穿越空間、彼此互動,彰顯共同生活的社群本質。
看更多 》台劇《茶金》、捷運詩愛用!宜蘭專屬字「蘭陽明體」領先全台?
圖/從「2021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軍火庫展場的主入口走來,會相當自然地走上田中央展場。田中央提供。
看更多 》滅火器一定要是紅色?公共消防設備「示範設計」改造後更安全!
由於「田中央」向來主張,重要的不是建築或景觀,也不是空間,是藉由他們作品創造出的機制,使人們能夠相聚並參與共同活動。
而「田中央」這個理念,正與本屆雙年展策展人、美國建築師哈希姆.薩爾基斯 (Hashim Sarkis)提出的「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的展覽主軸相呼應。
因此「田中央」順勢而為推出作品「大家牽做伙:Living in Place, Enabling the Coming-Together: An experience to Engage with Space, Participate in Shaping a Culture and Create Communities.」。
圖/本次展覽以「大家牽做伙 - Living in place, enabling the coming - together」為題,由田中央工作群、嶼山工房、導演蔡明亮共同討論創作。田中央提供。
看更多 》勝5835件國際作品!天成文旅華山町奪全台唯一東方設計奧斯卡獎
不過「田中央」並非這座裝置的唯一創作者,他們還邀請長期合作的「嶼山工房」創辦人林聖峰與團隊、導演蔡明亮共同參與,用共同的、普世價值的,強調建築是集體表現的形式,展現「Together」的定義,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方沒有誰是主角,因為當各種創意成分並非簡單的放在一起,也許就會有一些新的表達,出現不同「化學作用,不是各做各的」。
對於《大家牽做伙》這個作品,建築設計師林聖峰也提到「這一屆建築展位在軍火庫展場,使用空間的自由度很高,作品不像以往被劃定於固定範圍、排排分站中央走道兩側。團隊讓觀眾能爬到一個高度,可以往下回望中間的劇場,又可以從2樓不同的角度見到其他作品。」
圖/田中央作品宜蘭市「津梅棧道」模型,上方是嶼山工房林聖峰設計的展場,兩者有點一致又有點不一致的對話。田中央提供。
而多次為「田中央」策展,也是此次策展人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王俊雄則表示,很期待這回到威尼斯能展現出跨界、疊出層次的Living Together。黃聲遠也堅信「構築到了某種高度,有更多機會產生超連結。」
不僅如此,該展間中央還以鋼板圍成的圓形劇場,播放蔡明亮專為此展拍攝的影像。
蔡明亮曾在「田中央」設計的宜蘭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推出裝置展長達3年,建築學者王俊雄形容該片有黃聲遠「在宜蘭蹲了很久」的感覺,但以蔡明亮獨有方式呈現,互相滲透「整部片就是『凝視』,不妨命名為『蔡明亮在田中央』。」
圖/觀眾能坐在遠從台灣運來的白鐵椅凳,地面鋪設的則是大片菜瓜布,這款生活用品是田中央模型的常用素材。田中央提供。
雖然2021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因COVID-19疫情推遲了一年,團隊縮減為由嶼山建築設計師陳博元與彭開辰2人,於2021年5月前往威尼斯展場監造,不過他們也因此有機會與來自烏克蘭與義大利的施作團隊溝通、合作,技術問題則與台灣團隊越洋視訊溝通。
最後「田中央」衷心期盼有一天,2021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創作《大家牽做伙》,能真的在某時某地重生,繼續精彩詮釋真正自由的「共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