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氣候少女童貝里痛批聯合國COP26氣候大會上,200個國家為利益無視「人類搶救地球最後機會」!

「你們怎敢漂綠!」氣候少女嗆強國偽善,揭COP26減碳早失敗?

「你們怎敢漂綠!」氣候少女嗆強國偽善,揭COP26減碳早失敗?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fikry anshor。(示意圖)
作者:簡嘉宏
日期:2021-11-09

全球極端氣候愈演愈烈,COP26氣候大會正在制定的公約內容和減碳承諾,勢必影響未來至深。對此,瑞典氣候少女童貝里不改以往重砲形象,再度對聯合國氣候大會開嗆,抨擊這是場失敗聚會,200個國家代表「沒有領導人的樣子」,也沒有減碳具體行動,各國僅在「漂綠」。

COP26氣候大會於2021年10月31~11月12日召開。
這場被視為「人類搶救地球的最後機會」,共197個締約國上談判桌、訂定減排目標。

此次台灣許多團體也挺進會議,緊盯關鍵進展!
更多「永續發展SDGs」看《城市學》 
https://reurl.cc/kLvGqn

2021年11月5日,當《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如火如荼進行時,場外大批群眾利用假日,聚集在英國格拉斯哥展開示威遊行。

瑞典氣候少女,葛莉塔.童貝里(Greta Thunberg),由於曾成功發動全球學生「為氣候而罷課」,在這次遊行中的一言一行也備受矚目。

「COP26的失敗已經不是什麼祕密了!」童貝里對聚集在這座蘇格蘭大城的數千名年輕示威者說「這不再是氣候會議,這是一個全球性的漂綠日。」

她也抨擊來自200個國家的代表,認為他們忽視了科學共識「沒有領導人的樣子」(Our leaders are not leading.)。

看更多 》救地球最後機會被阻擋!台灣青年堅守COP26牆外尋「淨零」攻略

大批群眾於格拉斯哥COP26氣候峰會外展開示威遊行。取自Greta Thunberg Twitter。圖/大批群眾於格拉斯哥COP26氣候峰會外展開示威遊行。取自Greta Thunberg Twitter。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漂綠的英文是greenwash,由象徵環保的green(綠色)和動詞whitewash(漂白)組成,用以說明公司、政府或組織,以宣傳行為對外說明對環境保護的付出,但實際上卻反其道而行,該詞最初出現在1990年代初期。

COP26峰會希望讓百餘國家承諾在10年內,至少減少30%的排放量,但身為「週五為未來而戰」(Fridays for Future)國際組織創辦人的童貝里,對示威群眾表示,全球元首正在積極製造漏洞和型塑框架,好讓自己國家受益並繼續獲利。

童貝里提醒,各國領袖顯然害怕承認,無法達成地球縮小升溫差距目標的真相「但無論他們如何努力,都無法逃離」。

根據聯合國估計,按照目前各國碳排放情形,21世紀的地球均溫將升高2.7度。

綠色和平執行董事摩根(Jennifer Morgan)也聲援這場示威,她強調這些年輕人為這場峰會帶入非常重要的急迫性,如果地球升溫無法縮小到1.5度,恐將帶給下一代年輕人巨大風險。

看更多 》2030年北極冰就全融了?暴雨只是開端...科學家警告第6次大滅絕

氣候少女坦言「有時你需要激怒人們!」

2021年10月30日晚間,當童貝里搭乘火車,風塵僕僕地抵達蘇格蘭格拉斯哥參加COP26,這位2021年1月3日才滿18歲的少女離開火車站後,馬上被當地警察、媒體和活動人士包圍,一度讓交通受阻。

童貝里搭乘火車自瑞典前往英國格拉斯哥。取自Greta Thunberg Twitter。圖/童貝里搭乘火車自瑞典前往英國格拉斯哥。取自Greta Thunberg Twitter。

2021年11月1日,她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於訪談中表示,各種活動倡議人士必須向政客們展現強大壓力,更語出驚人的指稱「有時你需要激怒人們」。

童貝里表示,施加給政客們的巨大公眾壓力,是為確保他們替減少碳排放進行了足夠努力,當被問及部分示威活動必須封鎖道路時,她緩頰解釋,只要沒有人受傷,激怒一些人喚起大眾對某些議題的注意,是必要之惡。

當初以領導學校罷課抗議氣候變化而聲名大噪的童貝里說,如果沒有摩擦,她所領導的運動永遠不會擴大到全球規模「要知道改變是可能的,因為回顧歷史,看到過去社會發生了這麼多巨大變化,如對改變不抱任何希望,我就不會成為環保倡議者」。

童貝里再次強調,將全球暖化控制在1.5度「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瑞典氣候少女童貝里。Flickr by Stefan Müller (climate stuff)。圖/瑞典氣候少女童貝里。Flickr by Stefan Müller (climate stuff)。

最後,主持人詢問童貝里是否會參與選舉時,童貝里重申目前全球對抗氣候變遷,不僅需要制定2030年或2050年的淨零目標。

最重要的是,接下來的每個月、每一年都必須制定目標。她指出自己非常清楚從政後的影響力,也坦白正在考慮參選,一切還在評估「但至少不是現在。」

「你們怎敢?」氣候少女怒戳政客虛偽

2018年8月20日,時年15歲的童貝里,開始在瑞典議會外靜坐抗議,舉著「為罷課氣候」(Skolstrejk för klimatet)的標語,要求瑞典政府根據「巴黎協定」減少碳排放量,並決定靜坐罷課到當年9月9日的瑞典國會大選結束。

2018年,童貝里因「為氣候罷課」而聲名大噪。取自臉書「Greta Thunberg」。圖/2018年,童貝里因「為氣候罷課」而聲名大噪。取自臉書「Greta Thunberg」。

童貝里這場罷課,不但成功攫取瑞典當地的媒體關注,更藉由社群、媒體擴散到歐洲、全球,吸引其他國家學子紛紛起而效尤,組織了要求各自國家關心氣候變遷的罷課活動,短短4個月,從日本到英國已有超過2萬名學生參與氣候罷課活動。

2019年初,童貝里證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未獲獎);同年,童貝里選擇搭乘遊艇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參加紐約的COP25峰會,並在會中演說。

她演說時怒目射向出席的各國元首表達不滿,認為政客們用空話偷走地球下一代的夢想和童年「你們怎麼敢?」(how dare you?)成為她至今讓人津津樂道的演說。

檢視COP26開會第一週的成果,儘管有超過40個國家承諾,要在2030至2040年逐步淘汰燃煤發電,超過20國已同意終結外國石化燃料的融資,印度總理莫迪也宣示2070年要達成淨零碳排,然而在生態崩壞逼近臨界點的當下,各國採取行動的速度顯然還不夠快。

或許誠如童貝里的重話批評,各國倡議居多,但後續真正付諸行動的到底有多少值得質疑。年輕人的一番怒氣,點破了COP26的某些真相。

《遠見》原文連結: https://www.gvm.com.tw/article/84000

👉 追蹤+按讚城市學FB官方帳號,加入IG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永續國際人物環境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38%人懼暴雨野火衝擊!國際大廠調查:台灣氣候危機感高於全球
將雨水變成資產!瑞典哥德堡打造:下雨時,世界上最好的城市
台電亮橘燈曝限電危機?二份缺電報告看台灣「非核家園」多悲觀
簡嘉宏

簡嘉宏

《遠見雜誌》資深主編,國際組召集人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