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花蓮縣玉里鎮的三民地區,有一座吸睛的彩繪外牆,牆上有小豬、乳牛等可愛動物,以及恬適的農田風景,上頭還可見到回灌槽車及一座小工廠。
這面彩繪外牆充滿童趣,而且兼具田園風光與環保意識,落成之後經常吸引路過民眾駐足欣賞,但它描繪的主題可不簡單,這是全國首座集中處理畜牧糞尿沼氣發電設施--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這座小工廠可以將豬牛隻的糞尿排泄物集中處理,甚至轉化成能源,堪稱「黃金」變「綠金」的最佳案例。
看更多 》花蓮東大門環保夜市、低碳旅遊創永續家園
圖/沼氣發電設施彩繪,花蓮縣政府提供。
過去,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經常會有衝突,但在循環經濟及永續發展的思潮下,如果有適當的政策誘因及創新科技助力,經濟與環保之間其實很有機會共存、甚至達到雙贏局面。
以當前全球政府及企業共同遵循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來看,在第二項目標中的「永續農業」評估指標中,就納入了經濟成長、環境保護與社會進步三大面向,不僅可以達到資源永續利用、維護生態環境多樣性等環保目標,也可創造工作機會、開拓有機產業等經濟效益,同時發揮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生活環境品質等社會進步價值。
花蓮在未來城市的推動政策上,以永續城市與淨零碳排為目標,位於花蓮縣玉里鎮的璞石閣就是花蓮推動永續農業、綠色循環政策的其中一個指標性案例。
每次我帶來賓到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參訪時,大家都會對現場的先進環保科技及清淨環境留下深刻印象,璞石閣也翻新了所有人對於傳統畜牧產業的刻板記憶,大幅改善一般民眾在意的養豬廢水造成灌溉渠道污染及氣味等問題,還給當地民眾優質的生活環境品質。
圖/沼氣發電設施外牆彩繪,花蓮縣政府提供。
璞石閣不只是綠色循環經濟的成功個案,背後還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最早是由在地的青年豬農熱心串連,為了友善環境及推動養豬產業升級,主動向環保技術業者聯繫,希望能解決長期困擾的畜牧廢水問題,養豬業者陳春仲與陳春田兄弟並表示願意提供5分地;最終在花蓮縣政府環保局、農業處輔導下,獲得環保署補助部分經費,並由業興環境科技公司投資興建完成這項計畫。
對於年輕農友的美意,縣府團隊一開始就表達力挺的態度。
璞石閣從設置、興建到營運階段,涉及到縣府內環保、農業、建管、工商等單位,我們帶著年輕農友及業興公司的同仁前往各單位協調,甚至一同去拜會台電營業處,協商沼氣發電事宜,務求以最高的行政效率解決各種問題。
當然,每項建設在推動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不同的聲音,但縣府團隊樂意傾聽在地的意見、並且理性溝通,不僅舉辦多次里民說明會,同時業興公司也邀請居民到屏東做厭氧發酵沼氣發電、卓有成效的畜牧場參觀,讓大家理解到這些設施不僅能對當地環境改善有所幫助,還可提供沼渣沼液有機肥料回灌至農田,帶動農產業升級。
看更多 》花蓮「據說考古隊」獲紅點設計獎!在地文化美學如何閃耀國際?
圖/縣長視察沼氣中心,花蓮縣政府提供。
璞石閣的設立,展現的不僅是花蓮在地青農對於花蓮畜牧產業發展轉型的決心,更是對於土地、對於家鄉的熱愛與維護。
今年六月開始,當璞石閣開始試運轉,其成效就明顯展現出來。隨著附近稻農進入第二期插秧期,開始使用沼液沼渣回灌農地後,都發現比起旁邊的化肥效果更好,紛紛表示要號召更多的稻農加入,甚至連鳳林地區種植青割玉米的農民,也表示要自行出運費載到田間澆灌。這些成果讓大家的努力獲得美好的回報,也激勵了團隊持續推動永續農業的信心。
「璞石閣」聽起來有一個優美的名字,但它處理的是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畜牧業糞尿及廢水問題。大家或許會非常好奇,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究竟是怎麼運作的?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套綠色循環的運作機制。每日可收集處理300噸畜牧糞尿廢水,到總容積為6,000立方公尺的全密閉式RC結構槽體,在槽內經過循環泵攪拌厭氧消化處理後,就會被微生物分解。
其中沼氣可以變成生質能源,沼氣發電機利用沼氣燃燒時產生的爆發力推動活塞,將生質能源轉換為電能,與台電併網後供給家戶使用,不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也創造再生能源的價值。
至於沼渣沼液則成為優良的有機肥料,載運至農田進行回灌,不再流入灌溉渠道及秀姑巒溪,每年約當產生11萬噸的有機肥料,為農民節省可觀的肥料費支出,並帶動有機農業升級。
看更多 》農業也吹科技風!桃園草莓園手機種菜、花蓮無人機巡田真輕鬆
圖/澆灌車輛運作,花蓮縣政府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璞石閣引進了非常先進的環保技術,例如厭氧消化系統來自於歐洲養豬大國丹麥,使用後豬糞幾乎完全消化分解,其採用外部循環泵方式,內部無機械設施,不會因為厭氧腐蝕生鏽而造成維修困難;另外,相較於水洗脫硫有廢水問題、化學脫硫也有事業廢棄物的問題,這套設備使用生物脫硫技術,可將沼氣中的硫化氫完全去除,幾乎沒有副產品。
這項「花蓮玉里畜牧糞尿資源化處理計畫」一共集運收集8家畜牧場、9,530頭豬隻及697頭牛隻的糞尿,其中4家玉里週邊接管收集,3家瑞穗及1家光復透過槽車運送,預估每年可減少畜牧廢水排入河川近11萬公噸,每年可產生約87.6萬度電,相當於250戶住家用電容量,約可減少3,00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碳效益相等於7.7座大安森林公園。
璞石閣的減廢節能效果備受肯定,現在已經成為台灣東部非常重要的循環經濟示範基地,我們已經計畫在瑞穗鄉投入更多經費,建置第2座畜牧生質能源中心。
圖/澆灌農作物,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的好山好水,讓花蓮人引以為傲,也讓許多旅客高度稱羨,我們有義務把上天的恩賜保存下來,因此我最核心的執政理念就是地球永續,大家基於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對土地的溫柔與善意,為環境居住品質一起努力。
從這樣的價值出發,我們不僅積極推動綠色循環經濟,也持續帶動在地居民響應環保行動,將綠色生活的理念扎根於社區中,讓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共同攜手守護家園環境。我深切期許,花蓮能夠朝向淨零碳排的目標邁進,讓每一代人都能享受「花蓮好淨」的友善環境。
本文為「花蓮縣長徐榛蔚」投書內容,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