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秘密客專欄】買房與生小孩已成小家庭資產、負債矛盾大對決

要先買房還是生小孩?精算物價成本,養小孩可買都會區小兩房

要先買房還是生小孩?精算物價成本,養小孩可買都會區小兩房 圖/買房與生小孩已成當代小家庭的大難題,取自Unsplash,攝影:Klara Kulikova。(示意圖)
日期:2021-11-02

到底要先買房還是生小孩?新婚不久的前同事,最近為此跟老公吵了起來。兩個人都是奔四的年紀,眼看著就快錯過黃金生育年齡,但是目前在外共同租屋的兩夫妻也很希望趕快「成家」,買間屬於兩人的小窩,不過兩人的薪資合起來,再怎麼盤算都無法同時進行這兩項計畫,只能擇一先著手。

前同事認為,兩個人都三十好幾了,再不積極點,想自然受孕機率是越來越低,若是走到人工受孕這一步,不但費用貴,人還要多受罪,當然是先生小孩。

不過持反對意見的老公覺得,兩個人都三十好幾了,養到孩子大學畢業至少六十歲了,每個月固定的育兒支出外,還要再繼續拚存養老金,哪來的餘裕買房?光想都覺得累!加上這幾年房價一直漲,再不出手更買不了房,生小孩就隨緣,生不出來就算了吧,兩夫妻這樣過日子也挺好。

看更多 》七八年級竄躺平族!這縣市「半微躺青年」不婚育沒車房最軟爛?

養房養孩只能選一個?

低薪高物價,加上現代人越來越晚婚,生或不生、什麼時候生,真的是一個難解的難題。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公布最新薪資統計,全台年薪中位數在 49.8 萬元,一般適婚年齡的 30~39 歲族群,年薪中位數約 53.6 萬元,平均月薪 4.5 萬元,兩夫妻平均月薪 9 萬元。9 萬元乍聽之下好像不少,不過如果認真算一下,要在都會區拚間小房子真的不容易。

加上這兩年房價上漲幅度非常有感,尤其是幾個特定區域,幾乎快到了一日三價的程度,也讓還沒購屋的看屋族不免擔心,不趕快卡位,未來連晉升有殼一族的機會,人生的其他重大計畫只能先擱置一旁。

近年房價上漲幅度大,特定區域甚至一日三價。網友提供圖/近年房價上漲幅度大,特定區域甚至一日三價。網友提供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再來算算養孩子的費用,如果用雙北的物價來計算,普通的托嬰中心或是幼兒園,一個月兩萬塊是基本款,加上食衣住行等花費抓個 25000 元就好,如果拿來繳房貸,大概也可以買個 700~800 萬元的房子,養兩個孩子就差不多等於買間小兩房。

前陣子在粉絲團拋出這個問題,引起廣大的迴響。有粉絲說,自己 45 歲才生,體力跟不上小孩,真的很累;也有粉絲說,如果時光倒流會乾脆選擇不生,因為生小孩有太多的牽絆,不如把錢做信託規畫。

不過也有不少粉絲拋出另一種意見,認為孩子帶來的快樂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換個角度思考,生孩子然後搬到郊區,就可以兩者兼得;也有人說,錢存的再多,等到老了生活無法自理時,沒有信任的人可以處理財務和生活大小事,可是相當困擾。

養小孩的費用,幾乎可以買間小兩房,張智傑攝影。圖/養小孩的費用,幾乎可以買間小兩房,張智傑攝影。

看更多 》住前夫房子能申請自用住宅?房市大神授「地價稅優惠5倍」攻略

養小孩是沉默成本?

其實如果單純以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養孩子也是一種沉沒成本。付出許多的時間與精力,卻沒辦法換算可能得到的回報。

我覺得,生不生小孩其實不是經濟學問題。歡喜做甘願受,這決定不是為了長輩的要求,或是為了老年生活籌謀,而是因為有愛再來做。這一題,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心中的答案不一樣,自己的人生,由自己做主。

撰稿:地產秘密客 Sam。

👉 追蹤+按讚城市學FB官方帳號,加入IG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觀點社福政策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做錯3件事,銀行看你信用差!申請房貸VIP收入好也難拿高成數?
住前夫房子能申請自用住宅?房市大神授「地價稅優惠5倍」攻略
土地小、人口密度高,新加坡為何能讓30歲年輕人買得到房?
地產秘密客 Ting & Sam

地產秘密客 Ting & Sam

我們是地產秘密客 Ting & Sam,現任地產部落客、地產YouTuber、首創地產KOL Podcaster、Yahoo御用地產專欄作家、裝潢設計類作家、財經節目客座來賓,擔任房地產資深編輯超過10年。採訪北台灣上千個建案,從一戶總價300萬到20億豪宅案都有涉略,親身訪談全台前十大上市櫃建商大老,深入了解房地產市場脈絡,搶先走訪全台指標建案,提供最快速的一手市場資訊。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