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心理vs.哄抬價格!颱風一來菜價就漲,政府有法可管嗎?

預期心理vs.哄抬價格!颱風一來菜價就漲,政府有法可管嗎? 取自Unsplash by Brock DuPont。
作者:郭逸
日期:2021-09-15

璨樹颱風日前掠過台灣,幸未造成嚴重災情,但大眾的「預期心理」使然,颱風襲台前菜價就開始上漲,菜市場、量販店瘋搶蔬菜的狀況比比皆是;不僅蔬菜在風災前買氣暴增,為顧及五臟廟,過去也曾發生泡麵、乳製品被搬光的情景。

從消費者心理學來看,大眾對產品性能與品質最直接的連結就是「價格」,物以稀為貴時,價格自然上揚,套用在颱風前後的菜價可見一斑。然而,預期心理導致菜價失控的窘境,有時候更會誘發「菜蟲」,趁機哄抬價格,難道沒有任何機制可管嗎?《城市學》解析「菜價經濟學」,來看政府實際作為與現況。

颱風來、菜價漲,「預期心理」真有理?

菜農「靠天吃飯」,隨著氣候變遷,環境與市場的變化頻率與規律不斷改變,不僅不利許多農作物生長,天災更是迅雷不及掩耳來臨,重創農民生計,導致農民評估各項種植決策時困難重重,收入變得更不穩定。

在台灣,颱風來臨前就是菜價飛漲的時刻,高麗菜一顆300元、葉菜類漲價一倍時有所聞。淡江產經系教授蔡明芳就曾投書說明,雖然農民在颱風前搶收作物可增加供給,可能降低價格,但民眾的需求面仍存有「預期心理」,推漲價格的力量略勝一籌,颱風過後更導致蔬果產量下跌,菜價進一步攀升。

預期心理真的有道理嗎?就有媒體曾經分析「預期心理是哄抬菜價的藉口」,因為近年來多次菜價飆漲時,市場人士及農政單位常歸因於預期心理,這種心理狀態和貪利、避損相關,但買菜只是日常生活,談不上貪利及避損,買到便宜算省到,買貴照樣無奈接受。但喜歡用「預期心理」描述買菜大眾的人,不怕被人懷疑是在替菜蟲哄抬菜價找尋藉口嗎?

蔡明芳則從經濟學的角度說明,影響供給與需求的確造成市場價格的波動,但也不能排除訊息不對稱所產生的價格落差以及套利空間,誤信錯誤訊息,對市場就是災難,菜價就會飆漲或崩盤,造成民眾生活的困難。

取自Unsplash by Damla Özkan。圖/取自Unsplash by Damla Özkan。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預防「預期心理」擾菜價,農委會上、中、下游穩定物價。

農委會在菜價上漲時,確實都以「預期心理」回應漲價亂象,有鑑於此,農委會近年來啟動上游、中游與下游的穩定物價作為。上游主要穩定大宗進口物資及農產品產地價格,掌握每日農產品產地及批發價格行情,並責成國營事業單位配合穩定物價,並協同財政部機動調降大宗物資關稅或免徵營業稅。

中游部分,農委會嚴格杜絕聯合壟斷,增訂重要民生必需品囤積與哄抬物價的罰則,將罰鍰額度由原先5萬元至2500萬元,提高為10萬元至5000萬元,同時加強查緝中游業者壟斷與囤積的劣行。針對下游市場,農委會除監控物價、成立抗漲專區,也會嚴懲不法囤積及哄抬,建立市場查價機制,藉以促進物價資訊透明化。

當然,在天災導致的蔬菜供給不足時,農委會整合產銷資訊系統,滾動式增加倉儲並在颱風來臨前啟動緊急進口機制,而較不易損害的根莖類蔬菜則妥善保存,並在適當時機釋出。另也配合各部會的查價工作,以及成立天災專案小組。

物資供應從平時做起,台北、新北先後成立專責單位。

地方政府針對菜價飆漲也開始採取相關措施。台北市政府為了避免重蹈民眾搶物資、攤商哄抬價格的覆徹,日前宣布推出「台北市物資供應情形專區」,專區提供近期的菜價變化,也會顯示物資供應情形,若出現紅燈表示存量在安全量之下,民眾可隨時掌握貨品現況。

台北市推出的台北市物資供應情形專區,取自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圖/台北市推出的台北市物資供應情形專區,取自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新北市政府也在今年成立「民生物資物價平穩小組」,針對民生及防疫物資如口罩、酒精、泡麵、衛生紙、蔬果、畜禽魚肉等,每日主動追蹤價格與數量,發現異常或接獲民眾檢舉,立刻啟動稽查、取締;當查獲防疫物資有不肖人士哄抬、囤積,依法最高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0萬元以下罰金。

預期心理人人有,但政府若屢以預期心理為由,放任蔬菜或其他民生物資的價格飆漲,恐難取信於民,唯有建立更多未雨綢繆的管理機制,才能有效化解天災人禍帶來的民生窘境。

👉 追蹤+按讚城市學FB官方帳號,加入IG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政策產業經濟就業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五倍券不能繳這些錢!10/8上路,數位綁定、實體領券一次看
雲林小編爆料!沒人沒錢的農業縣憑什麼籠絡網友?
捐贈「百倍爆量」反成負擔?疫情中被忽略的醫務社工困境
郭逸

郭逸

《遠見》資深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