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際,媒體經常報導醫師、護理師日以繼夜地忙進忙出,全心全意診治、照護病患;但除了醫護,醫院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工作,他們是串接訊息及多方溝通的橋樑,更是醫病的心靈守護者,他們是「醫務社工」。
《城市學》透過醫務社工的口吻,一探醫務社工平日的工作內容,新冠肺炎的陰霾籠罩之際,面對高壓、高張力的疫情進程,醫務社工如何發揮耐心,為醫病安排最妥善的協助,面臨工作的難處時,又是如何調適身心靈的狀態?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1年發佈、統計至2019年的最新資料,台灣社會工作專職人數為14989人,類別包括:醫務、心理衛生、兒少婦家、身心障礙、老人與其他領域。而根據法規,醫院每一百床須配置一名社工師,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針對醫務社工的最新統計停留在2011年,全台醫務社工總人數為1338人。
醫務社工身兼臨床與行政的角色,屬行政部門,是部門中唯一穿著白袍的工作人員,必須知曉醫院的所有資源並參與醫護團隊的討論,與病人、家屬會談,同步評估人力、物力,再媒合院內或民間的資源,解決病人的問題。
在台北某醫院擔任醫務社工多年的小彰(化名)說明醫務社工平時的工作內容,主要為訪視個案、辦理病友團體及社區宣導。他說,醫務社工接獲的個案,多半是在醫院診療的經濟弱勢,或是家庭系統出現問題的患者,仰賴社工協助資源連結或重建支持系統。
圖/僅為情境配圖,非當事醫院,池孟諭攝影。
小彰舉例,一名中風病患若是家裡的經濟支柱,家庭恐因此失能,醫務社工就得試圖引介長照資源、申請身障或適當福利身分,同時轉介基金會等民間資源,協助病患度過難關;還有病患擔憂罹病手術的經濟問題、心理狀態,以及臨終關懷,都屬個案訪視的工作範圍。
針對病友團體,小彰說,醫務社工會舉辦衛教活動或病友的罹病經驗分享,抹去患者的負面情緒;而當醫務社工走入社區,會配合醫院舉辦宣導活動及各類公共衛生或生命臨終議題的宣導。
醫務社工是醫病體系的中間橋樑,深諳醫院內的軟硬體資源,同時協助醫病聚焦問題,試圖找出最佳解方。
然而,新冠肺炎肆虐台灣,醫務社工的例行性工作時間也遭到壓縮。小彰說,抽掉疾病因素,病患與弱勢個案的狀況依舊,醫務社工得迅速調整關懷模式,過往面對面訪視,可即時獲知個案現況,現在改用電話、視訊,偶有資訊落差,要再耗時填補溝通斷層。
處理肺炎確診者的相關事務更是一大挑戰。小彰說,確診者不幸過世,必須24小時內火化,親屬若同為確診者,溝通就會顯得棘手;同樣在北部一家醫院擔任醫務社工的小花(化名)也說,因為確診者源源不絕,喪葬處理流程就像趕火車,各單位前期、中期和後期的處理時間僅約一週,是過往個案的二分之一。
小彰與小花不約而同提到,收治確診者規定一人一室,家人之間很常分屬不同醫院照護,得知家人過世,卻見不到最後一面,許多個案因此情緒崩潰,小花說:「醫務社工必須保持理性,才能安撫家屬和協助處理後事,但我們也很難過,只能盡量消化負面情緒。」
除了照料確診者導致的心情波動,肺炎疫情在今年五月間惡化時,醫務社工的工作內容更一夕變調,最感吃力的並非醫病,而是「收受及配給物資」。
小彰說,醫務社工平時就會協助醫院處理善心人士捐贈的物資,過往一個月大約二至三次捐贈,但五月以來呈現「百倍爆量」,且醫院的政策規定避免拒絕民間愛心,無法事先過濾,小彰與同事因此忙得不可開交,「我的例行性工作的時間剩下不到四分之一,也已經兩個多月沒有正常休假了。」
圖/僅為情境配圖,非當事醫院,池孟諭攝影。
多數民眾的捐贈都是出自善心,卻因為變成「一窩蜂的行為」,出現許多亂象。小彰舉例,醫院幾乎每天都會收到上千個便當,生鮮食品必須立即分配至各單位,醫務社工得快速安排場地,詢問各單位的需求量,讓善心發揮最大價值,處理時間迫在眉睫。
此外,部分民眾捐贈,還會拍照或籌備儀式,小彰直言,少數民間人士為了改變或強化形象而捐贈醫材,醫務社工獲知捐贈資訊前不知道媒體採訪,後續還要發新聞稿,「我們都會手足無措,還是要硬著頭皮接收物資。」加上醫材捐贈的後續行政流程繁冗,須和醫護團隊耗時溝通,徒增工作壓力。
小花也表達同意,她說,多數捐贈者會事先打電話詢問需求,才花錢購買、捐贈,但部分人士直接行動,例如購買近期最紅的HFNC(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及PAPR(動力淨氣式呼吸防護具),就算醫院沒有急迫性需求,醫務社工仍得收取、配給,「我們也很怕這些好東西未來只能囤積在醫院的角落,相當可惜。」
新冠肺炎衝擊絕大多數醫院的工作型態,疫情惡化前期,幾乎都是瞎子摸象,院內各單位只能儘速磨合出全新的SOP(標準作業模式),小彰與小花都坦言,對主責溝通協調的醫務社工而言是加倍的負荷,小彰更開玩笑地說:「忙到累倒不如確診,還可以好好休息。」
但小彰認為,醫務社工在院內工作雖然風險極高,還是有充足的保護措施,所以恐懼降低不少;小花則強調,雖然多數人不知道醫務社工的工作內容和對於醫院的重要性,但只要有效協助醫院運作及醫病關係,她依然甘之如飴。
醫院繁冗的工作系統,被新冠肺炎弄得人仰馬翻,醫務社工耗盡心力,為院內各單位取得最妥善的物資安排,同時安撫病患與家屬的心理狀態,更要顧及民眾捐贈物資的心情,醫務社工在疫情期間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他們堅守崗位,成為醫護與病患最強大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