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肺炎疫情爆發之際,就有一名50多歲確診男台商未吐露自己曾到高雄市的金芭黎舞廳,與他接觸的舞廳小姐自覺呼吸困難等疑似症狀,揭穿台商是確診個案,高市衛生局才查出台商隱匿活動史及接觸史,重罰30萬元罰鍰。
但並非每個地方都有如舞廳小姐一般機警的民眾,而且許多確診者到過聲色場所,不願據實以告,相關單位被矇在鼓裡猶如家常便飯。
新北市亞東醫院在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院方證實9人確診,本次爆發源頭的確診案例就曾到北市萬華的茶室消費,卻未如實說出足跡,醫護人員痛批個案入院時沒有誠實告知接觸史,事後也沒有悔意,還說「誰買春會講」。
無獨有偶,高雄市仁惠醫院一名染疫的行政人員也沒有坦承自己曾在萬華茶室消費,結果返回南部後確診,一個人就傳染給16個人,最後丟了性命,成為高市第一個肺炎死亡個案,因而免處30萬元罰鍰。
桃園市的金沙酒店月前也爆發群聚感染,新竹市30多歲確診男子遭疫調查出曾在金沙酒店消費,卻刻意隱匿不報,還企圖找民代關說,犯行嚴重,依法重罰30萬元。
因為不敢說、不想講而隱匿足跡與接觸史,但紙包不住火,最終被查出真實行蹤後,卻換來更嚴重的罵名。
圖/池孟諭攝影。
同樣引發隱匿疫情的疑慮,起因於地方政府督導不周。日前傳出北市士林區一家長照機構涉嫌隱匿疫情,造成47人確診,不過,機構強調6月8日出現第一例確診個案後,就不斷與北市衛生局聯繫,衛生局居然只要求機構自主落實分艙分流、加強清消,甚至請機構自行帶住民去快篩站快篩,但許多住民插管,根本不便移動。
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事後稱已與家屬召開說明會,反遭家屬指控說明會「攏係假」,家人還因此變成重症,怒斥府方和黃珊珊說謊不打草稿。
而在長照機構群聚染疫發生後,北農也有隱匿之虞。北農5月20日就有一例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當時已要求北市府謹慎以待,並儘速設置快篩站,但北市府未比照辦理,導致北農的疫情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北農卻在日前發布的新聞稿中,自稱38人確診,後遭北市議員踢爆早有45例確診個案,明顯隱匿。
北市議員黃郁芬22日再踢爆,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工地也爆發群聚感染,確診者高達40人,質疑市府蓋牌隱匿。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為堅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北市爆發多起群聚案,肇因恐是市府疫調不確實,且疫情初始也沒有即刻廣篩。
顯然,地方政府身為處理地方疫情的中樞,若未繃緊神經,不僅確診無法止歇,還會引發隱匿、蓋牌的質疑聲浪。
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相較疫情較為嚴峻的雙北市,其他縣市也有零星的隱匿個案,除了心理因素,深怕公開確診影響他人觀感,不然就是因為生計使然,更令人驚愕的則是「死後確診」。
基隆市一對母女曾到過萬華,卻未配合疫調公開足跡;苗栗縣也發生泡茶群聚案,確診者未公開一起泡茶的「茶友」;台東縣、彰化縣等地都有群聚個案卻隱匿身體狀況或接觸史,釀成防疫破口。
此外,日前一名家住新北市新莊區、在北農及環南市場送貨的男子,反覆發燒1個多月,由於送貨計算日薪,沒工作就沒收入,只吃退燒藥緩解,但男子19日在新北市萬板橋發生車禍,經送醫快篩確診,生計影響防疫。
「無聲的確診者」雖然不是刻意隱匿疫情,卻也造成恐慌,包括一名30多歲女子、北市北投區的水流男屍、桃園一名男子、資深記者與電視台攝影師,都是在死後才發現確診新冠肺炎,令人不勝唏噓。
「死後確診」恐成防疫破口,多位醫師與公衛專家受訪時就說,必須在疫情爆發早期趕緊篩檢,揪出隱形感染源,同時強化醫療量能,給予確診者充分照顧,才可以降低致死率,杜絕死後確診。
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隱匿疫情的違規態樣包括拒絕、規避或妨害調查傳染病來源,例如未確實公開足跡或接觸史,還有疫調時謊稱同住家人的動向,都可處最重30萬元罰鍰,目前全台已有多個裁罰個案。
許多確診者礙於面子,或是可能影響社交及家人,放膽隱匿足跡的行為,不僅影響官方疫調,更可能加重疫情,使台灣維持三級警戒。或許足跡牽涉隱私,但非常時期如果只顧及自我形象,將釀成更大災禍。
「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各地方政府也得謹慎以對,面對疫情應該一絲不苟,才能體現「同島一命」,讓台灣重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