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去年三倍券的經驗,此次五倍券將著重在數位券的發放,一來可以享有更多的加碼優惠、二來也可以降低印製實體券的成本,甚至還可以避免排隊領券的染疫風險。
圖/取自國發會FB。
去年推出的三倍券,首創「1000換3000」的兌領方式,但仍吸引民眾爭相領取。根據統計,領取紙本券的有2151萬6839人、數位券181萬1937人,總計有2332萬8776人領用,領取率超過98%。
根據國發會報告,截至今年3月31日止,數位三倍券滿額回饋約176.4萬人,滿額累計消費達102.08億,平均每人消費金額約5785元。若以每位民眾消費5785元,估計至少會創造1000億以上的經濟效益。
國發會規劃,五倍券是在三倍券的基礎上擴大、精進,額度來到5000元,且民眾免付1000元就可領取。目前規劃,紙本券一套10張,內有3張1000元、2張500元、5張200元。
圖/行政院提供。
在時程部分,預計在9月下旬開放登記預約,可透過五倍券官網、超商事務機、中華郵政預約網頁,以及數位支付業者的網頁,預約紙本券或進行數位綁定。
完成登記後,接著在10月上旬就可開放領取使用,使用期限至明年4月30日止。只要是中華民國國民,且在明年4月30日前出生者,都可領取;另外,擁有永久居留權的外國人士也可領取。
另外,今年的五倍券也推出「家戶綁定」,根據政委唐鳳的規劃,在9月下旬綁定數位券後,就可以最多加4個人進入共同綁定的帳戶;唐鳳指出,共同綁定沒有規定一定要在同個戶號,僅需提供共同綁定人的證件。
而有了去年的經驗後,今年政府機關進一步加碼,合計共推出了8種加碼券,除了去年就推出的動滋券、客庄券、藝FUN券、農遊券,今年進一步新增經濟部的「好食券」、國發會的「地方創生券」、交通部的「國旅券」、原民會的「i原券」。
去年發行的4種券要民眾各自到指定平台進行登記抽籤,今年抽籤方式進一步精進。由「科技政委」唐鳳出手整合,在9月下旬登記領取的網頁中,就可以直接勾選未來要參與哪些加碼券的抽籤,等於是「一站式」完成所有振興券的登記,大大減少民眾負擔。
圖/取自國發會FB。
用途:休閒農莊、觀光魚市、森林育樂場域、休閒農業區、特色主題農遊業者等10大類。
農委會發行,面額300元,首批88萬份。
用途:藝文、音樂展演、書店、出版業、電影院及國內藝文類電商等。
文化部發行,面額600元,首批300萬份。
用途:做運動、看比賽相關服務之店家。
教育部發行,面額500元,首批200萬份。
用途:「客庄券指定店」標章之餐廳、民宿、藥局及零售商店。
客委會發行,面額500元,首批40萬份。
用途:透過旅行社購買「過夜遊程」,不限跟團或自由行。
交通部發行,面額1000元,首批120萬份。
用途:手工藝品店、餐飲店、農特產品店等原民會認證店家。
原民會發行,面額500元,首批10萬份。
用途:餐飲店家、糕餅伴手禮店家或夜市、市場小微店家、攤商等。
經濟部發行,面額500元,首批400萬份。
用途:地方創生相關審查補助計畫及其合作網絡。
國發會發行,面額、份數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