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的疫情高峰,在全國限制移動下,高雄高鐵站出站人次依然高達37萬3901人,其中還有不少,是自重災區台北特地南下「避難」的人。
然而,兩個多月下來,高雄不僅確診數字不到百例,各縣市最怕的社區感染,也僅發生鳳山社區大樓一案。
不只對外防守穩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第一波疫苗施打時,相較於其他縣市的忙亂,高雄不但造冊明確,成為最早發出接種通知單的縣市,讓其他縣市跟進。還在大型接種站安排「現場音樂會」,穩定人心。
從高風險區成為防疫表率,高雄市長陳其邁面對今年疫情,可說採取「軟硬兼施」。
首先,疫情剛爆發、特別需要「建立秩序」的混亂期,陳其邁透過公權力,強力要求民眾遵守各項規定,封鎖破口。
圖/高雄市長陳其邁本次防疫有許多的鐵腕措施,讓病毒找不到社區傳染的機會,高雄市政府提供。
公衛體系出身的陳其邁說,在疫苗覆蓋率提升前,口罩是防範社區傳染的最佳法寶。鐵腕作風不只民眾叫好,也使高雄市民外出時的口罩覆蓋率,在三天內就達到99%,是高雄能得以第一時間打斷病毒傳染鏈的關鍵。
高雄市至今80多例個案,陳其邁相當自豪地說,沒有一個是「不明傳染源」,全都找出源頭了。高雄市疫調能如此精確,在於過去有面對登革熱的經驗,擁有經驗豐富的人才,疫調相比其他縣市更到位。
高雄市移工數量在國內數一數二,又是南部地區漁業重鎮,平均每月會有4000名漁工上岸,大批外地人口,成為防疫隱憂。
陳其邁從去年12月起,就要求除了船上必要的固定漁工人數外,其餘全部住進防疫旅館,並率先針對移工,採取嚴格的「14+3」隔離措施,第14天隔離完要先採檢,等待報告期間約莫3天,安全後才放行回工作場所。
這些措施增加雇主負擔,一開始讓市府被罵到臭頭,不過也因如此嚴格,高雄市移工今年全部零確診。
高雄所有綜合跟區域醫院,除了高仁惠醫院護理之家某一位護理師,因曾北上萬華而確診,至今沒有發生過任何院內感染。
為避免最重要的醫療體系被病毒攻陷,陳其邁要求所有看護、陪病者,若要進入醫院,都要做PCR檢測,急診部分則採快篩。
此外,他還要求高雄四大醫學中心統一降載,準備共1192床專責床位,一旦遭遇大規模感染,可以立刻收治;就算任一家淪陷,其他三家也能立刻支援。
防疫旅館部分,高雄市在集中檢疫所外,額外預備好4000~5000間房,以備輕症者可以馬上轉送,保存醫療量能。
另外,以民眾最關心的疫苗施打為例,高雄在第一波疫苗施打時,早早預先造冊準備,對長者發放施打通知單,把民眾不安感降到最低。動作之神速,甚至一度遭台北市長柯文哲質疑:「高雄是否有政治內線交易?」
對此,高雄疾管處根據衛福部的公開說明,加上過往其他種類疫苗的施打經驗,推估高雄約莫會拿到6~8萬之間的疫苗數量,以此數據提前規劃預備。
最終公布數量時,高雄不多不少正是拿到8萬劑,預估之精準,令人驚訝。而高雄市疾管處便依先前做好的規劃,馬上開始通知,由87歲以上長輩率先進行接種。
施打當天,高雄市府更在巨蛋等大型接種站現場安排音樂演奏,給長輩們一個驚喜。之後還開放剛完工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作為接種場地,現場播放五月天、劉若英、李宗盛等知名藝人的演唱會。
這些措施,起因於陳其邁在防疫會議上問各局處首長的一句話:「今天如果是你的父母去打疫苗,會希望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這樣回歸「以人為本,用心出發」的態度,引領高雄市府在接種外,做出更多暖心服務。
圖/高雄市政府更在巨蛋等大型接種站,現場安排音樂演奏,高雄市政府提供。
疫情下受傷最大的兩大產業,一是餐飲業,一是計程車業,高雄市府於是和一卡通、LINE合作推出外送平台「高雄好家載」,一方面補助餐飲業者安裝POS機,另一方面補助計程車業者每趟85元的送餐費,民眾可以透過LINE,向餐飲業者點餐,由計程車業者送達。
一卡通董事長李懷仁解釋,這並不是「施捨型補助」,而是透過平台創造互助空間,讓民眾下單、餐飲業者做餐、計程車業者運送,同時滿足疫情下的三方需求。
李懷仁強調,此平台為公益性質,既不向餐飲業者抽成,也沒有打算跟現有外送平台業者做商業競爭,未來時機一到就會退場。
做好四點預防傳染的硬措施,正是高雄市面對疫情危機能成功守住的主因,要做到,必須透過許多事前防範和經費投入,「社會大眾普遍不會注意到,卻都是必須下的苦工夫,」陳其邁說。
至截稿前,高雄市確診僅85例,最後一次已是7月1日,如果說,確診數字高低是一張成績單,那麼,這一回,高雄確實繳出了很優異的防疫成績單。
《高雄市府回答民眾三大Q&A》
Q1:市府為何可提早造冊疫苗施打名單?
A:疾管處根據過往經驗,提早一星期估算獲配疫苗數字,並據此協同民政局造冊、準備通知單,才得以在確知疫苗數量後,第一時間發送通知單到市民手上,避免現場群聚與混亂的情形。
Q2:台灣醫事行動聯盟為何指控市府衛生局人員,拿碼錶監控疫苗施打流程?
A:衛生局強調,並非催速醫護人員和民眾,而是考量之後若調整「跑站打法」,需要科學數據作參考。
Q3:鳳山大樓為何在發生感染後,要立即匡列採檢整棟居民與附近店家?
A:衛生局經調查,染疫者彼此不認識,應是公共區域接觸導致染疫,為求謹慎,清查大樓146人,現場進行清消,並匡列居民居家隔離,也同步採檢附近店家35人,最後結果全數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