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醫療資源不足,一旦淪陷將難以挽回

金門抗命也要力保「零確診」,國境之疆怎麼守下的?

金門抗命也要力保「零確診」,國境之疆怎麼守下的? 金門機場設置快篩站,金門縣政府提供。
作者:馮紹恩
日期:2021-07-17

雖說台灣疫情逐漸趨緩,但警戒還是讓人無法鬆懈。如果你非得要找一塊遠離病毒的淨土,截至目前,金門縣仍是全國22縣市中唯一的「淨零」。金門是如何在病毒肆虐之際,得以守住國境之疆?

自5月中台灣疫情大爆發以來,各離島無不繃緊神經。四面環海、獨立於外的地理優勢,是離島防疫時最佳天然屏障,不僅遠離爆發疫情的本島,交通受限下也不利病毒擴散。

然而這些防範未然時的優點,如果一旦爆發疫情,卻也會瞬間轉為最致命的缺點。

首先,因為遠離本島,離島醫療能量嚴重不足,平常居民如果有重大醫療需求,往往都得靠專機後送台灣。以五月這波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台北市已經是全台擁有有最多醫療資源的縣市,疫情剛爆發的前兩週,北市病患多到連急診都送不進去。如果同樣狀況發生在離島,根本難以想像情況會變得有多糟。

金門提供長照機構到府施打,金門縣政府提供。圖/金門提供長照機構到府施打,金門縣政府提供。

再來,交通有限讓產業發展受限,使得離島常住人口多以長者居多,而長者又是此次疫情中的高危險群,一旦確診,最容易惡化成需要住院、甚至送進加護病房的重症。在台灣本島已經自身難保下,離島居民一旦病況危急,更是無處可送。

這些只有離島人才懂得潛在危機,也讓金門縣長楊鎮浯自5月中以來,數次怒槓中央,不惜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唱反調,冒著「逆時中」罵名、甚至被警告踩到法規紅線,也要堅持某些措施。

但這種「以在地為重」的地方防疫核心思考,卻也讓金門縣跟其他離島的疫情,從頭至今都能守得不錯的最大功臣。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確保邊境、守住地方、民心安定,三大關鍵確保零確診

對於金門能守住零確診,楊鎮浯指出有三大關鍵:一是「機場、港口邊境快篩」,二是「守住本地不要擴散」,三是「民心能夠安定」,並提高警覺。

而第一關的「邊境快篩」,卻也是金門與中央意見衝突最激烈的戰場。

「阻絕境外」是台灣能長期居安的重要措施,所以當台灣本島疫情爆發,身為離島的金門,自然想採取同樣措施來自保。

但指揮中心一開始,卻強硬地撤銷金門在機場、港口等地進行篩檢的行政命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種方式會造成各縣市群起效尤,破壞一日生活圈。

延伸閱讀:金門快篩令為何違法?地方、中央吵什麼一次看懂!

楊鎮浯強調,他相信指揮中心跟專家會議有自己的想法,但每個地方生活樣態都不同,應該讓地方針對自己的特色加強,「每個人都是希望幫忙,希望指揮中心可以放手細節讓地方執行。」

楊鎮浯視察尚義機場清消門,金門縣政府提供。圖/楊鎮浯視察尚義機場清消門,金門縣政府提供。

至今除了持續篩檢,楊鎮浯也祭出「航班縮減」的措施,一天僅剩三班,雖說讓來往金門的航班機位變得一票難求,但也讓疫情從島外進入的風險降到最低。直到近期,才因緊急醫療、臨終探病等需求,加開了專機。此外,在地唯一的金門醫院,也進行了數次演練,預備好醫院外的確診收容處所。

最後,由於在地鄉親對防疫一開始可能較鬆懈,金門縣府也在5月18日起,嚴格針對境內民眾配戴口罩不聽者開罰,更把相關檢驗等數據都公開,把防疫人人有責的觀念灌注每位居民心中。楊鎮浯坦白說,「給鄉親一點壓力,大家才會認真防疫。」

守住疫情後是決戰疫苗,金門「大量駐軍」讓施打發生爭議

然而即使防堵得再好,金門能不能真的守住,最終還是得看疫苗接種的情形。當各地縣市都在搶為在地居民爭取疫苗時,金門大量的「駐軍人口」,卻成為「到底該讓誰先打」的另一個兩難。

當台灣好不容易接收到來自美國和日本大量捐贈的疫苗,儘管指揮中心有公布優先名單,但施打順序仍得依照地方特性不同而有所調整。金門等離島當地,除了在地居民外,還有一群數量龐大、而且最有可能發生群聚的「國軍」。

金門縣政府協調公所派車接送長者,到大型接種場,金門縣政府提供。圖/金門縣政府協調公所派車接送長者,到大型接種場,金門縣政府提供。

楊鎮浯說,中央分配下來的疫苗,分為「地方單位跟中央單位」不同額度。「光部隊找我打,疫苗就不夠了!」但偏偏軍人又是群聚風險最高的一群,加上金門有本島沒有的「小三通」,天天都有貨物來往,這些在機場、碼頭的工作人員也都暴露在高風險下,是最需要打疫苗的族群。

為此,楊鎮浯迫不得已,只得將軍人、海巡等單位施打的順序提前,這在一開始疫苗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頓時成了金門縣政府的龐大負擔,「到底該給誰先打」更引發爭議。

對此楊鎮浯向中央喊話,「檢查、檢驗交給中央,但應該開放給企業或地方政府購買疫苗。」可惜截至目前為止,依然只有鴻海、台積電跟慈濟可採專案授權方式買到德國的BNT輝瑞疫苗。金門從當年台灣唯一經歷戰火洗禮的戰地,如今成為抗疫戰爭中唯一清淨之地,楊鎮浯只希望疫苗趕快充分到位、解除警戒措施,讓蕭條的民生百業能回歸日常。

👉加入城市學FB官方帳號,即時追蹤最更多城市議題!

關鍵字:政策地方醫療衛生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疫情重災區如何讓確診數下降?新北靠兩大防疫團隊逆轉局面
全台微解封關鍵!屏東三大專案成「山海關」,鎮住Delta危機
偏鄉唯一的守護神,地方衛生所如何一肩擋住台東疫情危機?
馮紹恩

馮紹恩

記者。本為歷史人,誤打誤撞入了媒體的門,現在是一個待在台北快十年都要忘記自己來自高雄的假台北人。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