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防疫自5月28日升級為三級警戒之後,於7月27日正式降級,全國累積一萬五千多名確診,死亡七百餘人。台東則於5月19日首度出現感染案例,至今總計22人確診。在三級防疫降級前,台東已經連續超過40天0確診,不僅是台灣本島最晚出現案例,也是最長清零日數的淨土。回顧三級警戒60天,台東能在有限的醫療資條件下做好防疫,有些是運氣,更多的是許多人的付出與堅持,我想針對幾件印象深刻的關鍵決策留下一點紀錄。
我是真的把COVID-19防疫視同一場戰爭,生死攸關,輕忽不得。中央制定戰略,地方負責執行戰術,同島一命才有打贏病毒的機會。偏偏這隻病毒十分狡猾,疫情瞬息萬變,中央不得不隨時滾動式調整因應之道,地方被迫見招拆招。
我要說,沒有誰在給誰找麻煩,地方與中央都在勠力守護國人健康。疫情於五月初爆發時,每天有上百人確診,一時風聲鶴唳、人心惶惶。當時台東還是零確診,地方有許多聲音認為「不封縣,台東被疫情攻陷是早晚的事」,希望縣府可以在幾個台東的出入路口設立快篩站。我認為不妥,主因是台東的快篩試劑根本不夠,不應為了取悅輿論而濫用。後來我們在大台東市區、縱谷、東海岸和南迴4區設快篩站,訂定標準,禁止無症狀者使用。我很清楚,想要維持零確診未免過於幻想,擬定好出現個案後的應對策略才是真的。我要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首先,「全縣一體、院外分流」。我邀集縣內七間大型醫療院所院長一起討論,並要求部東醫院為COVID-19專責醫院(全國唯一這麼做的),負責輕、中症患者,馬偕醫院則作為最後重症防線。主因是我盤點台東的醫療量能與特殊性,台東幅員廣大、多高山離島,要將台東視同一個整體,每間醫院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能讓每間醫院都收新冠肺炎病患,避免像北部醫院因輕症肺炎病患佔滿病床,造成整體醫護很大的壓力。
其實,當時的專責醫院非常反彈,因為他們必須挪出其他病患,勢必影響正常收入。經過無數次的溝通協調,過程的困難實不足為外人道也。中央有作戰策略,但是地方最了解實際戰況。事實證明我們的決策經得起考驗,從第一個確診個案出現後,台東沒有任何一間醫院病床被佔滿,每間醫院皆能維持正常運作。
圖/取自饒慶鈴FB。
台東首度出現的兩個案例,以太麻里鄉林家小館的群聚較為複雜。因應部落喜歡群聚的特性,我擴大匡列了兩個鄉,約600人,我集中了全縣所有快篩劑進行全面普篩。後來發現多數的感染個案果真皆出於此,也證明當初我們沒有在各路口廣設快篩站的決定是對的。(現在已有許多部落都會在入口處,自主性設立實名制與量體溫的檢查站,我們鄉親實在太可愛了!)
疫苗是戰略物資,防疫要力拼疫苗覆蓋率。剛開始各縣市有各種不同版本的疫苗涵蓋率、接種率、剩餘率、或接種人次的比較,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甚至有人帶風向,彷彿疫苗剩比較多的縣市就是行政怠惰不認真,事實絕非如此。疫苗是有期限的,不會有人故意把疫苗扣在手上不給民眾施打。要怎麼把疫苗最快速用於防疫第一線、高風險族群,考驗各縣市政府的運作,尤其城鄉採取的戰術各有不同。
台東土地面積佔全國10分之1、分散住著全國100分之1的人口,大醫院又集中在市區,要把高山離島的長者一位一位找出來打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鄉親的意見也很多元,有希望多開快打站、也有反映長輩不會用網路預約怎麼辦?縣府團隊經常徹夜模擬、參考各式方法,希望能取得平衡,找出適合台東的模式。
從一開始,台東就是採用預約制,電話與網路並行。我們設計的網路預約系統很友善,只要有身分證字號、名字,30秒內就可以完成時段、地點選擇。第一批配發給台東的疫苗數很少(其實每一個縣市拿到的疫苗都遠遠不及所需),符合預約資格有7萬多人,名額卻只有1萬3千多個。很多鄉親守著電話不斷撥打,好不容易撥通了,卻被告知預約額滿,民眾急死了,到處請託。而第一次大規模施打疫苗,我們只開設2個快打站,更是被罵翻了。民眾當然希望快打站愈多愈好,但是台東的醫療量能就這麼多,只能確定了劑量,確定了施種人數,再確定時間與安排人力。在此要感謝許多村里長主動協助長輩預約,他們是防疫作戰的隱形功臣。
至於醫療資源相對充足的六都,將大量醫療人力投入廣設的快打站,後來經常出現大批醫護卻等嘸人。而原本「發通知單」的縣市也因通知單未能及時送抵,造成大批民眾瞬間湧入,以致施打現場混亂,又有群聚風險。沒有排在當天施打疫苗的長輩也不能打,只得被迫請回,等待通知,不僅舟車勞頓,更是人力耗損。後來,全國各縣市也都改以預約制施打疫苗,事實證明我們的決策是對的,誰都不用等誰,不是很好嗎?
圖/取自饒慶鈴FB。
第二批疫苗施打,台東改採「多點施打」並拉長天數的分流策略,加入了更多電話專線,並積極運用16鄉鎮市有限的診所和衛生所,以台東市及卑南鄉9間診所擴大至28個施打點,甚至直接開拔到更偏遠的衛生室,為行動不便及慢性病患者提供通訊看診服務,讓鄉親在熟悉的環境下獲得醫師專業評估,好處是分散預約、多點施打,不用大排長龍、也不會群聚,更是為未來更多疫苗、更普及的施打規模作預先準備。
台東能這麼做,歸功於健全的公衛體系,從快篩到接種等,各地衛生所發揮得淋漓盡致,彌補了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城鄉差距。這兩年,我們積極爭取經費,提升各地衛生所的軟硬體能力,並引進外部資源建構健康網路,如今終於獲得最甜美的果實。2020《康健雜誌》第一次以「全台縣市首長健康施政滿意度調查」,調查面向包括「人身安全」、「提高照顧品質」、「鼓勵民眾運動」、「新冠肺炎防疫」及「促進民眾健康」,台東在5大面向均獲得民眾高度滿意,我獲得全國首長第一名,最要感謝的是所有站在第一線、不眠不休守候我們的醫護及公務人員。
圖/取自饒慶鈴FB。
還記得七月初,疫情十分緊張,但疫苗進口很不順利,加上配送時間、數量、施打類群等問題充滿種種不確定性,我們曾設法自購疫苗,卻被以疫苗剩餘率48%,居全國倒數第三的不實報導攻擊。實則,台東因採預約制,中央數據僅統計9日,無法呈現台東疫苗實際施打狀況。當時台東AZ疫苗施打率已達100%,莫德納6月的疫苗加上7月第一批8400劑也已百分百使用,甚至莫德納第二批1萬084劑疫苗也已100%預約完畢,並開始施打。台東應該是全國施打意願最高的吧!看到這些抹黑小動作,我們只能笑笑。防疫都來不及了,哪來的時間噴口水呢?
防疫不是遊戲,同島一命也不是口號,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都要齊心。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彼此。全世界都在學習,包括你和我。願天佑台東,天佑台灣,世界平安!
本文為「台東縣長饒慶鈴」投書內容,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