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控制疫情,最有效且唯一的手段就是打疫苗,而打疫苗的成果指標,就是18歲以上全體國人的涵蓋率。根據中央7月19日的統計,我國疫苗涵蓋率已達21.5%;隨著疫苗逐漸到位,配合各縣市接種站快速施打,整體涵蓋率將逐步提升。
疫苗全面開打以來,媒體輿論的焦點,鎖定在打疫苗的速度及涵蓋率,並以此作為檢視各縣市防疫成果的指標。但部分媒體所製作的圖表數據,雖強調是依據中央CDC的數據做成,但呈現出來的結果,包括中央CDC官員及地方衛生局專業文官,都看的一頭霧水。
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以中央社製作的圖表數據為例,截至7月19日止,新竹縣共獲配11萬2420劑疫苗,接種人次共8萬6181人次,第一劑涵蓋率為14.5%。有些人以此涵蓋率,批評及質疑本府打疫苗的速度緩慢,甚至連衛生同仁都感到疑惑,為何這麼努力了,卻是呈現出這種數據結果。
原本本府還虛心檢討,並天真認為,各縣市因打疫苗的策略不同,導致接種速度有快有慢,在7月16日中央配發本縣給65歲以上長者的疫苗打完,涵蓋率就會追上其他縣市,但結果並非如此。經過仔細的探究,卻發現驚人的結果,本縣獲中央撥配11萬2420劑疫苗,占18歲以上人口總數的24.63%,竟排名全國各縣市的倒數第二少,若換算為全縣人口比例,更是僅有19.62%,全國最少!
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表面上,中央社製作圖表的涵蓋率計算是對的,但實際上,數據的換算標準卻大有問題。每個縣市的人口結構不同,加上各縣市的疫情狀況不一,施打疫苗的策略也因地制宜。譬如說,新竹縣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為13.15%,全國第二低,依照中央配發疫苗的定額比例換算,本縣獲得中央撥配65歲以上的疫苗比例,是全國倒數第二。若再將接種數除以總人口數,又因為本縣0至17歲的人口比例為20.3%,是全國第二高,換算下來的數據就更低。
或許有人會說,新竹市的人口比例跟新竹縣相近,年輕人口比例更是全國最高,但新竹市的涵蓋率也比新竹縣多將近5%。但從疫苗累積配送數占人口數的比例就可以發現,在疫苗數占總人口比例上,新竹市比新竹縣多了4.17%,疫苗數占18歲以上人口比例,兩者更是相差5.53%。為何新竹縣市人口比例相近,且新竹縣比新竹市多12萬多人,但所獲中央撥配疫苗數量竟有如此差距,讓本府百思不得其解。
換言之,就算本縣把中央撥配的全部疫苗11萬2420劑100%打完,本縣18歲以上的接種涵蓋率僅為24.63%,這個數據甚至還落後其他縣市。如果依照中央社圖表的換算方式,將疫苗數除以總人口數,即便所有疫苗100%都打完,本縣的涵蓋率也只有19.6%,這個數據連全國涵蓋率21.5%都不到,與其他縣市的差距就更大。
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簡單地講,在中央撥配給本縣疫苗數量比例最低,加上新竹縣人口結構的特殊性,就算本縣完全依照中央的指示對象施打疫苗,且將所有疫苗打完,18歲以上的涵蓋率也比不上其他縣市。若涵蓋率是以疫苗數除以總人口數計算,本縣的涵蓋率更會減少將近5%。部分媒體將這樣的數據,作為各縣市之間的競爭評比,對本縣來說,非常不公平!
為有效防疫,快速提升全體國人的疫苗接種率,應該是全體國人一致的目標,所以,評估的數據應該只有一個,就是全體國人的疫苗涵蓋率。在每個縣市所獲得疫苗數不一樣的情況下,硬是將全國涵蓋率劃分為22個縣市,然後相互比較,每天都在比誰打的快、誰打的慢,誰的涵蓋率高、誰的涵蓋率低,試問,這樣的比較意義何在?
在疫情同島一命的關鍵時刻,統計的數據,若無法呈現真實的情形,甚至出現立基點不同造成數據偏差,導致誤導民眾、相互攻擊,會讓人不禁懷疑有刻意操作之嫌,更會打擊基層防疫同仁的士氣。美國知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言:「謊言有三種:謊言、該死的謊言、統計數字(lies, 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他並非要否定統計學的價值,而是提醒大眾,在解讀數據的時候,務必要謹慎再謹慎!
本文為「新竹縣長楊文科」投書內容,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