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搶推防疫蔬菜箱!「後疫情宅食」讓名產突破地域限制

地方政府搶推防疫蔬菜箱!「後疫情宅食」讓名產突破地域限制 花蓮農特產防疫包,取自KKday。
作者:郭逸
日期:2021-07-01

所謂「民以食為天」,台灣因為新冠肺炎三級警戒,許多民眾足不出戶,在家自己煮飯,食材需求增加,一度夯到缺貨;疫情也帶動外送餐食的頻率,吃的、喝的只要透過網路,輕點螢幕就能送到家裡。 一場疫情,讓民眾的飲食習慣產生變化,公部門也為產銷兩端牽線,輔導農會、小農販售特色商品,讓民眾更認識台灣各地的食材與美食。《城市學》從推銷、購買、運送等面向,觀察台灣人正在塑造的「後疫情宅食」。

疫情間「箱型食材」好夯!地方政府輔導銷售

台灣為農業大國,蔬果種類琳瑯滿目,品質聞名遐邇,但受到疫情影響,銷售量一落千丈。地方政府紛紛出力,推出各種「防疫箱」,例如高雄市農業局就與各區農會合作,由營養師選搭新鮮蔬果,推出裝有12樣、15樣蔬果等兩款「揀好蔬果箱」,訴求新鮮、超值、免運費的三大優點。

桃園市、台中市也為了讓市民安心在家,與農會、小農合作,推出各種「食材箱」。桃市府推出的「有機蔬菜箱」足足5公斤重;中市府也輔導各地區農漁會,成立「全台普利共好商城」,蔬菜、菇類、香腸等多元食材,線上採購並宅配到府。

取自普利共好商城。圖/取自普利共好商城。

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則有「屏東縣中小企業榮譽指導員協進會」精選自家產品,推出各式防疫箱,蔬菜、海鮮、魚丸應有盡有,甚至有咖啡和防疫小物,除了享受美食,也認識屏東好物。

東部的花蓮縣則與電商平台合作,集結12間當地最具代表性的伴手禮業者、老店及商圈,打造防疫美食包與嘴饞特產包,品嘗「舌尖上的花蓮」,猶如到花蓮走一遭。

花蓮防疫美食包,取自KKday。圖/花蓮防疫美食包,取自KKday。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特色美食多合一,民間業者也搶進

看準「後疫情宅食」的美食多合一商機,電商業者不落人後,陸續推出各類相關產品,實體通路的超商與超市等多家業者,都轉向和生技業者合作,業者原本一個月賣不到100箱,經過通路業者的加成,一天居然就賣破1000箱。

全家、愛買善用自家的會員資料庫,以「群購」的方式吸引消費者線上消費。愛買集結全台15間分店的團購LINE群,當週預購、隔週到店,不用在門市逗留,直接扛回家;全家LINE團購群「全+1行動購」除了蔬菜箱,高單價的海鮮、肉品也賣得嚇嚇叫。

特色餐飲業者腦筋也動得很快,「台南謝宅」負責人謝文侃(謝小五)繼集結傳統老店的「府城老字號美食包」,再推出「府城老字號零食包」,把台南必吃的古早味「喙食物仔」裝箱送到家。

外送點餐好方便,民眾最愛外帶火鍋

「後疫情宅食」的浪潮中除了自購食材烹煮,外送也是飽餐一頓的熱門選擇,且三級警戒全面禁止內用,各大餐飲業者力推「外帶」維生,規劃外帶專屬套餐,透過折扣優惠、全新餐點組合,成功吸引民眾嚐鮮。

根據痞客邦的數據統計,熱搜外帶料理類型以「火鍋」為最大宗,在家加熱湯底,再加入店家備好的食材,口味和內用如出一轍;另外,牛排、燒烤、鐵板燒、壽司、早午餐都是民眾的熱門選擇。

取自橘色涮涮屋FB。圖/取自橘色涮涮屋FB。

「外帶便當」也是疫情之下的產物,過去以內用為主的餐廳,將自家餐點化為特色餐盒,民眾也在這波外帶商機中,「無痛嘗試」星級飯店推出價格平易近人的便當。

宅配新管道,計程車化身外送業者

如何將食材、食物送到消費者的手上也是一門學問,相較已發展成熟的外送平台,「計程車外送」則是「後疫情宅食」中誕生的全新配送管道。

高雄市最早推出「計程車外送」,計程車司機因為疫情生意直直落,高市府與訂餐平台合作,再由計程車送餐到府,近期推出「揀好蔬果箱」也與計程車隊合作,合計超過2000輛計程車業者,以20公里免運費的宅配到府服務,用最快速度將當日產地的最新鮮蔬果,直送民眾家中。

基市府同樣號召計程車及運餐車協助運送,雙北市也因為貨運、物流業者無法負荷配送,鬆綁法規讓計程車加入外送,就連特斯拉、賓士車也在列。

全新計程車業者「LINE TAXI」推出「新鮮蔬果免運宅配」的服務,只要在家滑手機下單,線上付費,受過防疫訓練的司機就會將新鮮蔬果送到家,而且早上訂、下午到,主打「五小時到貨」(特殊情況除外),商品若有瑕疵,還可以拍照存證,請客服處理。

取自LINE TAXI FB。圖/取自LINE TAXI FB。

政府救民間,圍堵疫情不可停歇

一場疫情,開發全新的飲食、購物與商業模式,優良食材與美味佳餚突破地域限制,消費者在家就能輕鬆享用,政府與民間團體同步伸出援手,無論是經費補助或是銷售協助,食材供應與餐飲業者都猶如久旱逢甘霖,勉強撐過這段苦難。

只是,早有許多餐飲業者撐不下去,黯然退出市場,根本問題仍是新冠肺炎疫情,若無法排除病毒的肆虐,儘早控制染疫風暴,甚至達到群體免疫,政府再有創意,拓展多元銷售管道,終將成為救不了近火的遠水。

👉加入城市學FB官方帳號,即時追蹤最更多城市議題!

關鍵字:地方旅遊產業脈動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老字號、米其林都說再見!疫情衝擊,盤點全台餐飲名店倒閉潮
【魚夫專欄】銅板美食紅不讓,炸粿學問大!
走過封城六個月的盧森堡,如何開放餐廳同時兼顧防疫?
郭逸

郭逸

《遠見》資深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