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智慧城市專題】

愛沙尼亞塔林市議會主席泰利克:推廣數位政府和智慧城市,要先取得社會信任!

愛沙尼亞塔林市議會主席泰利克:推廣數位政府和智慧城市,要先取得社會信任! 圖片提供:塔林市議會
作者:高宜凡
日期:2021-02-25

被譽為數位轉型典範的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可說是該國的智慧應用先鋒,一路見證過去30年的蛻變過程。透過上屆ICF首獎城市桃園市的居中牽線,我們越洋採訪到塔林市議會主席泰利克(Tiit Terik),分享第一手的推動心得。

位於愛沙尼亞國境之北的首都塔林(Tallinn),和芬蘭的赫爾辛基隔海相望,這座面積不到160平方公里的古城,以前是波羅的海一帶的貿易中心,曾於2011年當選「歐洲文化之都」,老城區還在1997年被聯合國認證為世界遺產。

儘管居民不到45萬、人口跟台灣新竹市差不多,但塔林可是有著「波羅的海矽谷」美名的智慧城市先鋒。擁有超過400家ICT公司聚集在此,如2003年該國第一家獨角獸企業Skype,就是從這裡冒出頭的創業新星。

而這幾年前仆後繼前往愛沙尼亞取經的人們,塔林更是不容錯過的重點。光是2019年,塔林就接待近1.2萬名各國參訪者,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曾在一年前登門請教。

塔林是最新的智慧城市標竿。圖片取自塔林臉書圖/塔林是最新的智慧城市標竿。圖片取自塔林臉書

2020年底,塔林從桃園市手上,接下最新一屆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全球首獎,當時代表接下這份榮耀的,就是塔林市議會主席泰利克。2009年開始進入市議會的他,大方和台灣分享推動智慧城市和數位服務的第一手心得。

Q:愛莎尼亞是應用數位科技的典範,在推動智慧城市措施時,中央如何跟地方城市合作?

A:首先在國家層級,中央政府建立了很好的基礎建設,就是「e identity」(數位身份證),讓地方政府可以好好運用。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只要有這個基礎,很多公共服務都可以在網路上進行,而且全年無休(twenty-four  seven)提供服務,我想這是很多國家都還沒有的優勢。現在,除了婚姻跟土地交易,我們幾乎所有事都能上網完成。

❝據估計,每年靠這些數位服務,就幫愛沙尼亞省下了約2%的GDP!❞

而且不只本國人愛用,觀光客跟國外創業家也喜歡,目前大概有7萬名外籍人士申請「e-residency」(電子居留證),同樣可使用各項電子化服務。或許這數字對大國來說不算什麼,但愛沙尼亞只是個130萬人的小國。

民眾顧慮隱私,重點是可供查閱、還能說不!

Q:剛提到數位身份證是重要的基礎,但台灣最近才因這議題引發討論,甚至中央和地方不同調,你們也遇過這種狀況嗎?

A:這並不容易。愛沙尼亞也是經歷十多年,才一步步建立起來,讓民眾慢慢適應這種「E-Lifestyle」,並對系統產生信任感。

我們剛開始推動時,大概只提供報稅服務,民眾接受度也不高。後來想了很多辦法,譬如找銀行開發相關應用、到學校宣導、甚至連選舉也用線上投票,大家才慢慢習慣。

以線上投票為例,有些國家可以通訊投票,但還是要印出紙張,其實不太E化,我們只要拿實體卡插入電腦,輸入密碼,到處都能投票,就算實體卡不再身邊,也能用行動密碼或手機認證,這樣才方便。不管你在山上健行或在河邊釣魚,都能投下一票。

塔林不久前被收錄到Bloomberg發行的智慧城市報告。圖片取自塔林臉書圖/塔林不久前被收錄到Bloomberg發行的智慧城市報告。圖片取自塔林臉書

Q:台灣民眾很關切個資及隱私,擔心太數位化會有資安疑慮。愛沙尼亞以前曾受「蘇聯」管轄,人民不擔心被「老大哥」監控嗎?

A:其實,現在我們比較沒那麼關注這議題了。大家都知道政府一定會掌握你的「數位足跡」,尤其是公共安全服務,假使你突然身體不舒服、需要幫助,政府能不能找到你?

現在我們在意的是:「誰擁有資料?」(Who owns the data?)答案就是人民自己!

只要民眾有疑慮,隨時可以登入系統,查看有誰、什麼單位、什麼時候、用什麼理由看過你的資料?每個人的電子身份證就是登入政府系統的鑰匙,可以隨時察看這些拜訪記錄,甚至可拒絕不要給哪些單位看。

公務員也一樣,如果有女性發現資料被警察調閱,但並非法律規定的正式理由,可以發出抗議跟告訴,這些警察也會受到懲處。

Q:讓人民有機會說不的機制,的確很需要。可是,如果有人完全拒絕開放個資給任何單位,這也可以嗎?

A:要看狀況,如果是跟日常生活跟必要服務有關的,如買房子、開藥單、申請銀行帳戶,一定要有地址,不然就無法使用這些服務。

智慧產業帶頭,吸引投資、連帶改造城市

Q:塔林有相當發達的IT産業聚落,還曾出現Skype這樣的新創獨角獸,你們如何把產業能量導引到城市建設?

A:在塔林,我們總說:「Think globally, but test in Tallinn.」關鍵是,讓城市成為一個好的測試場域(test ground),才能吸引企業願意來投資,並且創造就業機會。

塔林在這方面有很好的條件,像是完備的基礎建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還有,我們的城市規模剛剛好的「小」(small enough)。在這邊測試成功的解決方案,說不定也能套用到其他城市,像是台北或紐約。

對管理當局來說,鼓勵這樣的智慧科技產業,也能吸引高薪資、高素質的居民,當他們來這定居、繳稅,對城市發展和財政都是好事。

不過,這點絕非政府能獨力完成,必須積極跟企業、學校、研究單位、甚至NGO合作,才能一起營造更好的環境。我們在2018年開發了一個應用程式AvaLinn,鼓勵大家向市政府提出各種建議,讓公民參與這個過程。

除了智慧城市,接下來塔林還瞄準2023年的「歐洲綠色首都」獎項。圖片取自塔林臉書圖/除了智慧城市,接下來塔林還瞄準2023年的「歐洲綠色首都」獎項。圖片取自塔林臉書

Q:就你的觀察,塔林目前最成功的智慧城市方案是什麼?

A:因為新冠疫情,大家應該都發現到,很多面對面的服務不能再做了。前陣子,塔林也宣布關閉學校,可是不代表停止上學,因為現在有98%的學生,都能透過遠距教學系統上課。當然,部分需要硬體操作的課程會受影響,但其他內容幾乎都能繼續。

不過,這同樣需要網路基礎建設。在塔林城內的每個角落,幾乎步行兩分鐘以內,都可以找到免費的公共Wi-Fi上網地點。

❝老實說,我們以前也不知道會發生疫情,但現在真的發揮作用了。❞

而且,政府也沒有停擺。像我服務的塔林市議會,大家每天還是照常在線上開會、討論、做決策,即便在家隔離、無法面對面,還是可以讓政府繼續運作。其實在疫情發生前,我們就很習慣這樣的工作模式,就像我現在透過網路接受你的採訪一樣。

疫情催化創新,交通和人際互動是未來挑戰

Q:針對這一年來的新冠疫情,塔林有推出什麼新的智慧方案來因應嗎?

A:這兩年,我們正好和一家新創公司Starship合作,在某些街道測試無人駕駛的「行李機器人」(luggage robots),原本他們是準備給快遞公司使用的,結果在封城期間,剛好可以用來運送食物跟物資。

政府還開發了一個應用程式HOIA,用來通知國民是否曾經跟COVID-19的確診者接觸過,提醒大家保持健康,或進行必要的隔離動作。當然,這個程式會保護民眾的隱私,不會透露被感染者的真實身份。

為掌控疫情而推出的智慧應用程式HOIA。圖/為掌控疫情而推出的智慧應用程式HOIA。

Q:塔林已被視為智慧城市的成功典範,未來還有哪些挑戰或問題必須解決嗎?

❝首先,讓民眾持續信任這個系統,永遠是最重要的!❞

其次,是不斷提升服務,找不同單位合作、提供創意,很多時候,這些資源都是國外來的。

至於執行層面,我們現在投入很多方案在交通運輸。這幾年,塔林的私家車數量持續增加,塞車也造成民怨,必須提供市民更多替代交通選項,還要符合低碳環保的原則。但這挑戰不光是交通問題,也牽涉到城市規劃,包括未來的道路、住宅、街區,該如何調整?

另外一個新的討論則是,當電子化服務愈來愈多,可在線上完成各種生活所需、整天在家工作、幾乎不用出門了,這時,人的心理狀況會不會出問題?連帶而來的是,民眾健康會不會也跟著退步?有沒有新的機制跟方案,可以重新創造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是塔林未來的推動重點。圖片取自塔林臉書圖/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是塔林未來的推動重點。圖片取自塔林臉書

看更多>>2021年《城市學》智慧城市專題

關鍵字:國際人物智慧政府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數位時代的小國競爭力!借鏡愛沙尼亞「數位超車」經驗
台北市長柯文哲: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用連續、局部的小改變推動智慧城市
巴黎共享汽車Autolib慘遭滑鐵盧!Mobilib’試圖捲土重來
ICF國際智慧城市論壇2020高峰會圓滿落幕 桃園交棒愛沙尼亞首都塔林
高宜凡

高宜凡

沈浸傳統產業、經營管理 丶環保、能源、氣候、CSR(企業社會責任)等路線超過10年,多次執行國際報導及越洋專題,採訪足跡遍及兩岸、日本、東南亞、德國、英國、法國、瑞士、丹麥、馬拉威等地,並於2009~2016年擔任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專案負責人,目前處於傳統平面雜誌和網路社群平台之間的迷離空間,尋求媒體數位轉型過程的一線曙光。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