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組化房屋好在哪?這家美國企業推出後連學校都來訂

模組化房屋好在哪?這家美國企業推出後連學校都來訂 Connect Homes 的模組化無家者庇護所。來源:Connect Homes
作者:社企流
日期:2021-01-11

在美國加洲聖貝納迪諾(San Bernardino)的一個工廠裡,多名工人正忙著將一棟棟「小房子」放上送往矽谷的卡車上——這是由「Connect Homes」所製造的模組化房屋。 

每個模組化房屋由 4 個房間組成,只需一天時間就能建造完畢,不僅如此,價格也相當實惠。當永久型住宅一間房間要價 50 萬美元(約台幣 1400 萬),這棟模組化房屋的一間房間只需兩萬美元(約台幣 56 萬元)。

「今年所有人受疫情影響,我們發現不只加洲有長期存在的無家者議題,還有很多地區也有相同的狀況。我們認為是時候該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案。」Connect Homes 共同創辦人 Gordon Stott 表示。他認為,每個人最終都需要一個良好、私人、且獨立的生活空間。

Connect Homes 的模組化無家者庇護所。來源:Connect Homes圖/Connect Homes 的模組化無家者庇護所。來源:Connect Homes

簡化產線+規模化,有效降低蓋屋成本 

Connect Homes 自 2013 年成立起,便投入製造模組化、能永久居住、又具個人隱私的房屋,藉此讓房屋價格變得更加便宜、可負擔。而他們也發現,能夠運用這樣的模式快速且便利地為無家者建造庇護所。

「我們簡化了房屋製造的生產線,能使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能夠預測成本。」Connect Homes 的副總經理 Steve Sudeth 說。「傳統工地建設最困難的問題在於,現場常會有許多不可預測的狀況。」

建造一個大型、傳統的公寓需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還需要長時間的建置許可程序,而 Connect Homes 的模組化房屋則相對地省下許多時間與成本。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當 Connect Homes 與合作的無家者組織碰面時,這些模組化房屋獲得強烈的迴響。

住在這個空間一段時間的無家者回饋:「這就是我一直在等待的房屋」創辦人 Stott 表示:「無家者議題需要新的解決之道。我們不可能支付 60 萬美元(約台幣 1700 萬)為每位無家者安排各自房屋,不僅因為資源有限,也是因為打造庇護所需要較長的時間。」

Connect Homes 模組化無家者庇護所的建造過程省錢又省時。來源:Connect Homes 粉絲專頁圖/Connect Homes 模組化無家者庇護所的建造過程省錢又省時。來源:Connect Homes 粉絲專頁

這些房屋都由相同的基礎構架搭建,每棟 320 平方英尺(約 9 坪),可分出 2-4 間私人臥室,也可依喜好決定是否設有私人浴室和簡易廚房,房間也可改成洗衣間或拿掉隔層,設計上相當有彈性。入住者能選擇自理水電、使用發電機或太陽能板,或連接常規電網。

「人性化」設計,盼給無家者更好選擇 

不僅如此,每間房間都擁有大面窗戶及獨立的對外大門,住戶進出房間時不需繞過他人空間,房內也能擁有良好的通風及採光。

由於這棟模組化房屋相當舒適,最近還有加州奧海鎮(Ojai)的一間寄宿學校,向 Connect Homes 購買供學生使用。

他們第一個合作的無家者組織,是舊金山灣區的「LifeMoves」,預計使用 88 間房間。訂單成立不到一個月時間,庇護所便快建造完成。「10 年後,這些房屋可以快速拆除並重新安置,這塊土地就可以用來做其他規劃。」LifeMoves 執行長 Greg Leung 說。

模組化房屋的其中一間房間。來源:Connect Homes圖/模組化房屋的其中一間房間。來源:Connect Homes

或許,Connect Homes 的模組化房屋不會降低永久住宅需求,卻可填補中間的缺漏。

「永久型住宅的需求並不會消失,有些人的確需要永久居住於那樣的房屋中,這是很重要的。但與此同時,外頭仍有千百萬人沒有庇護所可居住,而我們可以提供他們比在路邊搭建帳篷更好的選擇。」Leung 表示。

社企流特派員:蘇郁晴。原標:讓無家者不再露宿街頭!看美國企業如何快速打造低成本、高品質的庇護所

本文獲「社企流」授權刊登,了解更多請上(http://www.seinsights.asia/)。

關鍵字:國際地方經濟就業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明倫社宅引熱議,其實除了等政府蓋,我們還能這樣住在城市裡
四萬租金讓台北明倫社宅成箭靶,到底怎麼算才合理?
走入貧窮社區,加州「Food Shift」用醜蔬果助人重生
日本老後難民的「車屋人生」,台灣也會上演嗎?
社企流

社企流

「社企流」為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長期關注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領域,致力透過內容策展(線上網站)、交流連結(實體活動)和人才培育(iLab 社會企業育成計畫)3 大服務,推動台灣社會企業生態圈發展。欲了解更多社會創新相關內容,歡迎至社企流官網(https://www.seinsights.asia/)。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