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游牧族】

我在巴拿馬被「封城」半年,那段日子怎麼過的?

我在巴拿馬被「封城」半年,那段日子怎麼過的?
作者:Mei Kuo
攝影:Mei Kuo 提供
日期:2021-01-04

每年聖誕節到跨年夜,向來是歐美各國與拉丁美洲大肆慶祝的時刻,至少在新冠病毒肆虐前是如此。即將告別2020年的前夕,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卻宣布從平安夜開始封城,實施到跨年週末過去的1月4日。讓我想起了去年三月到九月待在巴拿馬的那段日子。

巴拿馬應該不是太多台灣人熟悉的國家,它位於中美洲,面積(7.5萬平方公里)是台灣的兩倍,但人口只有400多萬(跟新北市差不多),其中近百萬集中在首都巴拿馬市。

2020年三月,疫情開始延燒這個小國家,當時人在那邊的我,反覆思考了快一星期,拿不定主意是否飛回台灣。沒想到決定留下後,巴拿馬就啟動長達6個月的封城,成為我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回憶。

巴拿馬市原是拉丁美洲著名的旅遊勝地。(圖片取自推特@visitpanama)圖/巴拿馬市原是拉丁美洲著名的旅遊勝地。(圖片取自推特@visitpanama)

管制超嚴,全城宵禁、男女還不能同出門

巴拿馬的隔離措施應該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嚴,而且不時更改規定。一開始晚間9點後宵禁、不得出門,沒過幾天,又提早到7點。

除了縮短開放時間,政府還要求民眾出門必須分流,甚至男、女要分天出門,女生逢一、三、五可出門,男生是二、四、六,星期天則全天禁止外出。而且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去,只能去超市、藥局和醫院等必要場所,其他「非必要」場所仍是關閉狀態。

會如此雷厲風行,是因為巴拿馬的確診率極高,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截至2020年底的統計,該國確診病例數逾24萬,死亡將近4000人,全國染疫率超過5%!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那陣子,我們沒看過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的巴拿馬,體驗到的,反而是一片死寂的城市。

剛開始被關在旅館,一連串的擔心、無助、怕得病、當地醫療資源足夠嗎?一堆複雜的情緒全部湧現,每天害怕得不敢離開房間,也不敢跟同旅館的人交涉。如今回想,那搞不好是我人生中壓力最大的一星期。

剛開始封城的前幾個月,心中充滿焦慮和不安。圖/剛開始封城的前幾個月,心中充滿焦慮和不安。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幾乎每晚都睡不著,沒睡好又早早醒來,不由得心情暴躁、眉頭深鎖。加上每天一直盯著新聞,看到許多國家接連淪陷、受害,或聽到有朋友因為疫情而失去工作,連我也開始擔心往後的經濟來源。

強烈不安感驅使下,我逼自己每天打開電腦工作,其實很多時候,只是兩眼無神地盯著螢幕發呆。每打個噴嚏或鼻塞,我都疑神疑鬼地覺得:「該不會是染病的前兆吧?」

習慣它、適應它,然後發現一堆有趣的人

在不知道封城要持續多久的狀況下,我終於開始習慣,心情也慢慢穩定下來。只是,我們住的旅館因先前經營不善,加上疫情缺乏旅客,竟在此時宣布關門大吉,當時被迫離開,讓人頗有「無家可歸」之感。

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沒想到,新找到的青年旅館,後來成了我的救星。

那幾個月同在巴拿馬旅館落難的各國室友。圖/那幾個月同在巴拿馬旅館落難的各國室友。

新搬進去的青年旅館,住了快10位來自荷蘭、西班牙、法國、瑞士、祕魯、委內瑞拉等不同國籍的房客,已經三個月與世隔絕的我,終於有老公以外的人可以交流。因為哪都不能去,所以大家常聚在一起聊天、玩牌、打撞球、看電視,不久,我的心情漸漸開朗起來。

察覺到疫情產生的負面情緒衝擊,我不時對自己說:「沒關係,這是正常反應,」心中堆積的負面情緒逐漸釋懷。加上同樣落難的各國朋友陪伴,大家開始彼此的語言教學和廚藝競賽。連我的生日、跟老公在一起的12年周年紀念,都是跟這群「隔離大家庭」一起過的。

長達半年的封城生活,讓我知道自己還是幸運的,也學到如何正視情緒和壓力。因為數位游牧族的職涯,我一路飄洋過海來到這,又在此體驗到因疫情而起的特殊經歷。

再見了!巴拿馬,你會是我人生很難忘懷的一段,真的。

關鍵字:國際地方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中國「封城」有用嗎?武漢肺炎背後該點出的真相
通往北極海的路上,那個快要消失的加拿大圖克小鎮
「窮遊」太苦?其實有錢反而得不到這些有趣體驗
八週「禁足令」將解禁!明天過後的巴黎會怎樣?
Mei Kuo

Mei Kuo

土生土長的高雄人,當了多年英語老師,一直都在做遊學網路行銷相關工作,也接翻譯和平面設計案。32歲開始遠端工作,和老公帶著筆電從東南亞到加拿大一路旅行,目前旅居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共和國。與其說喜歡旅遊,不如說我喜歡每天生活都有驚喜與挑戰。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