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島最小的縣市嘉義市,方圓只有60公里大。但其推動的「終身學習樂受益 ,智慧應用e嘉義」政策,卻是將智慧應用推動至長者身上,獲頒國民健康署108年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優良獎」。
他們如何讓長者走出家門、連結數位世界?
長者要的和你想得不一樣:掛號不用再請小孩幫忙 還會自製LINE貼圖找樂子
這一天,記者旁聽了這個專案的課程。一處彷如電腦補習班的資訊教室,其實這裡是用社區公共空間改建的日照中心。老師在台上示範如何上網掛號,「大家記得,如果有事不能去醫院,要記得取消掛號。不然超過三次的話,就會被醫院停權喔!」她特別用台語提醒。
圖/嘉義市處首創「公民參與式」提案作法,提高銀髮族的上課意願。
仔細一看,台下將近20位學員,竟是白髮蒼蒼的高齡者,每個年紀都比老師還大。
第一次來上課的邱阿姨,年近七旬,身體還相當硬朗,「兒女跟孫子都大了,現在比較有空啦,今天第一次摸到平板,」她笑說,平常在家休閒都是看電視較多,不知新科技這麼有趣,「難怪孫子會玩到不想吃飯了!」
她對老師教的上網掛號很感興趣,希望快點學會,這樣以後到醫院不用老是拜託女兒幫忙,或整天打電話問護士小姐。其次是老師介紹的「愛嘉義APP」,裡面有項告知垃圾車行進動態的功能,邱阿嬤直說,「這個好,以後就不用一直騎腳踏車追了!」
更令人驚豔的是,除了這些生活基本技能的增強外,同計畫也有開設時下年輕人最流行的LINE貼圖設計,而且總是一開課就爆滿!
足見現在的熟齡與高齡民眾,需求很多元。無論是民間或是公部門的想像力,都該與時俱進跟上社會!
只是,每年政府總有許多類似的推廣計畫,但過往傳統電腦教室的資訊課程,往往枯燥乏味,如今該如何求新求變,才能對熟齡使用者真正有用、有感、有吸引力?
嘉義市智慧科技處處長郭軒志觀察,其實熟齡使用者不一定想要酷炫的科技設備,但都希望透過這些工具來便利生活、聯繫社群。
對此,智慧科技處打破以往公部門的招標KPI和委辦廠商要求條件,敢於做概念上的創新。不再僅限於上課人數和舉辦場次等表面數據,更希望課程內容與時俱進,引發市民興趣!
圖/走路就可到的教室,提升長者參與意願。
要讓豐富生活的科技課程普及,第一個要突破的觀念,是不讓大家「特地去上課」,而是讓課程走入生活中。
郭軒志分析:「嘉義市很小,才兩個區,面積跟台北市北投區差不多大,」反過來說,優勢即是人口集中、基礎設施完整,無論wifi熱點、長照空間、醫療據點,分佈都很密集。
但過去政府辦的免費課程,地點多在公家機關或民間廠商的資訊教室,對行動不便、仰賴大眾運輸的長者不夠方便。於是,市府要求得標廠商進入鄰里巷弄,把「行動教室」搬到日照中心、里民活動場所,提高課程可及性,並串連各區里長,邀請長者走出家門,揪街坊到幾步路以外的教室上課。
圖/在長者的課程中,需要配置夠多的助教跟長者一對一互動,否則進度很容易卡住。
如這天我們拜訪的「智慧行動裝置操作」課堂,來現場聆聽的快20位長輩,就是跟著芳安里里長陳文彬一起來的。「這裡很近,下課可以自己走回家,方便多了,老人家也比較願意出來,」陳文彬稱讚。
再來,是讓教學內容跟上時代。
過去,「終身學習樂受益 智慧應用e嘉義」開的課,以基本電腦教學和文書作業系統為主,多半教老人家如何開機、打字、上網找資訊等入門應用。
但後來,他們發現:與其推千篇一律的制式化課程,不如讓民眾自己決定想學什麼?2017年,嘉義市智慧科技處首創「公民參與式」提案作法,讓市民自提需求、上網提案,再投票決定想上哪堂課,只要通過連署門檻、經由市府確認,即可開班授課。
加入創新巧思後,這兩年,包括:自製LINE貼圖、趣味造型月曆、「動物森友會」風格自畫像,都是新出現的熱門課程。學員組成更有明顯變化,超過50歲的學員,占比從54.5%提升到64.4%,65歲以上學員,更從17.2%拉高至21.3%。長輩參與度簡直比年輕人還高。
圖/課程得貼近長者的需求,還要有耐心教導。
郭軒志說,熟齡者的偏好其實完全沒有侷限。「像我們開的影像剪輯課程,就有很多高齡人士來參加,」還有人上完課,就把自家農產品放上網銷售,開始嘗試做電商。
長年來在第一線教學的資深講師李悅梅觀察,熟齡族群的學習狀況跟一般學生大不相同,如長者記性較差、缺乏使用資訊的基本邏輯、面對一堆功能選單常不知如何下手,有些人甚至平常連用的機會都沒有。
「不少老人家會被兒孫輩『禁止」碰電腦!」時間一久,自然愈來愈害怕這些東西。
幸好這幾年,資訊運用載體從電腦逐漸轉到手機,讓長者更好上手。一來手機人人有,不怕被兒孫禁用,使用介面也更友善、直覺,看不見令人生畏的滑鼠跟鍵盤。
圖/來到嘉義市的郭軒志,負責執掌台灣地方政府第一個「智慧科技處」。
因此,教長輩需要更多耐心和互動,更需親切和口語化,「最好能配置足夠的助教,陪長輩一動一動親自操作,不然進度容易卡住。」
過去,熟齡族群相關政策多歸屬於衛生局或社會局業務,嘉義市這項服務竟然是由「智慧科技處」推出,示範了一個熟齡友善城市,絕對不只是傳統觀念上的醫療或社會福利而已,而是生活的全面向!
從嘉義市的作法不難看出,政府與其投入大筆資源在醫療長照,不如設法延緩退休族老化速度,鼓勵他們繼續學習、貢獻社會,不必每天坐在家裡給電視看,或只能充當保母。
而且,當長輩們跨入數位時代,假使以後出現銀髮網紅、高齡電競選手,也別太驚訝。誠如郭軒志所說,新時代的熟齡者也想跟上潮流,「他們想的,很可能跟你不一樣!」
此文與全國最大熟齡媒體50+共同刊登:https://50plus.cwgv.com.tw/articles/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