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or台鐵?「跨境通勤」的基隆人也許不在意這些

輕軌or台鐵?「跨境通勤」的基隆人也許不在意這些 延伸捷運淡水線的淡海輕軌。(攝影:鄭羽哲)
作者:鄭羽哲
日期:2020-10-05

不久前,基隆輕軌成了熱門新聞,這幾年來,每隔一段時間,這話題就會躍上新聞版面。前陣子的探討聚焦在「台鐵跟輕軌二選一?」「台鐵該不該進市區?」「火車站存廢」等。但觀察民眾日常的交通行為,對當地人來說,選擇何種運具,或許不是最重要的。

2009年開始,交通部定期辦理「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每年會公布民眾通勤與通學的運具使用情形。雖然該調查在2017年暫停辦理,但我們仍可依據2016年結果,作為討論基隆輕軌的觀察資料。

從最近的2016年調查,可以發現幾個和基隆有關的現象。首先,有相當多市民,每天都要離開基隆去上學或上班。

目前規劃的基隆南港通勤軌道。(資料:交通部)圖/目前規劃的基隆南港通勤軌道。(資料:交通部)

「跨境」是基隆人日常,尤其依賴城際運輸

先看通勤目的地:多達49.3%的通勤者都是前往外縣市,該數據為全台最高,以到台北市(28.9%)跟新北市(18.0%)最多。

接著,檢視學生的通學目的地:64.5%位於基隆市,但35.5%學生往外縣市就讀的比率,也高居全國第二,同樣以到台北(25.3%)和新北(5.9%)最多。

最後,觀察民眾選擇的運輸工具,基隆人最常用的是機車(31.2%),其次為小客車(27.7%)、公路/國道客運(16.1%)、市區公車(10.6%)、臺鐵(6.7%)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特別的是,基隆人對「客運」和「台鐵」的使用率,兩者皆是全台之冠!比較全台平均值,只有1.1%會用公路/國道客運;只有1.5%搭台鐵。顯示基隆民眾仰賴城際公共運輸的比例,比其他縣市高出一大截。

無怪乎,台北和基隆合作的城際快捷公車(如直達市府轉運站的2088線)如此受歡迎。

為了因應基隆的通勤需求,國道客運尖峰時每3分鐘就發出一班車。(攝影:鄭羽哲)圖/為了因應基隆的通勤需求,國道客運尖峰時每3分鐘就發出一班車。(攝影:鄭羽哲)

接下來要想的是,當一座城市每天有接近一半的人在外縣市時,他們的日常生活跟通勤行為,會有哪些特色?

首先,他們必須很早出門,前往客運站牌或火車站月台等候,每天通勤時間都得按照固定的發車時段和班次,甚至要轉乗多種交通工具,才能抵達目的地。

因此,當都會區學生已經在家寫功課、吃點心的時後,基隆的孩子可能還在回家的路上。

當台北上班族已經決定晚餐吃什麼,基隆的上班族可能還在奔波趕車的途中。雖然家在基隆,但他們待在台北的時間,可能還比較多。

高雄輕軌的規劃偏向休憩功能。(攝影:鄭羽哲)圖/高雄輕軌的規劃偏向休憩功能。(攝影:鄭羽哲)

「輕軌」何其無辜,因問題核心不在運具

於是乎,「飄」這個字,成了描述基隆人日常最貼切的形容詞。

當地方首長跟民意代表忙著辯論輕軌要不要蓋?或許可以先想想,為什麼市民沒辦法留在當地謀職、就學?非得要離開家鄉,每天忙碌通勤、穿梭在兩座城市之間。

亦即,輕軌掀起的討論熱潮,背後涉及了地方經濟、產業發展、教育資源等諸多「非交通」層面,這才是讓基隆發生改變的核心議題。

日本廣島的輕軌,兼具市區接駁與近郊聯繫功能。(攝影:鄭羽哲)圖/日本廣島的輕軌,兼具市區接駁與近郊聯繫功能。(攝影:鄭羽哲)

倘若只是把軌道系統的運具從火車改成輕軌,卻仍讓基隆人維持前往雙北的交通模式,無論採用哪種運輸系統,恐怕都會出現一堆雜音,甚至遭遇大批反對聲浪。

面對最近對輕軌的批評指教,基隆市長林右昌回應,外界反映的火車站存留、輕軌取代台鐵等疑慮,他都收到了。市府會提報給中央,慎重納入規劃,希望找出更好的方案。

的確,對基隆民眾來說,運輸系統絕非最重要問題,工作、就學與生活,才是大家更關心、也更有感的日常話題。

關鍵字:觀點軌道運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為城市生存而放棄汽車,日本的富山市真這麼做了!
基隆市長林右昌:台灣還需要分直轄市跟其他縣市嗎?
地質公園怎麼玩得「永續」?基隆和平島做給你看
鄭羽哲

鄭羽哲

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交通組畢業,現為「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理事,從小和交通工具打交道,長大後從求學到工作都沒有離開此領域,後來成為公共運輸的推動者與實踐者,也經營個人部落格「fabg's 航空.軌道.交通生活」,觀察公共運輸系統與社會發展的脈動。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