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成為汽車都市的背景,來自戰爭的痛楚。導覽員津村弘解釋:「因為立山連峰(由海拔3000公尺高的山峰組成的山脈,是富山縣的象徵)融雪產生的豐富水資源,富山市從前便能提供豐富電力,有許多軍工廠進駐,也因此在第二次大戰成為聯軍集中轟炸的地方。」
2002年上任的森雅志市長,掀起一場改革。森市長懷疑人口減少、高齡劇增的富山,是否還能以汽車都市生存,因為市府預算有相當部分用在修理道路。
圖/由寬廣道路和大型街區為主組成的富山市。
當時專家預測,2045年富山人口將比2010年減少23%,2030年65歲以上將占總人口33%。高度依賴汽車、大眾交通使用率減少、市中心空洞化及可及性差,產生較高的行政處理費,以及高於其他都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威脅富山的未來。
於是,森市長放棄汽車都市,選擇以大眾交通和步行為重點的緊密都市(compact city),解決因人口減少和高齡化產生的問題。首要工作就是拓展大眾交通。森市長於2003年發表「啟動富山大眾交通計畫」,接連開通2006年的富山 LRT,及2009年的市中心循環線。
圖/2006年通車的富山輕軌終點「岩瀨濱站」。
利用電力在路面鐵軌行駛的 LRT,是原本連接富山站到富山港的 JR 港線改造而成。比原有電車的維護成本更低,且低耗能、減少土地使用,特徵為輕量化、小型化、低震動和低噪音。2006年3月廢止的 JR 港線,4月改造為 LRT 後,80多年來首次由虧轉盈。
2009年12月,擁有13站的市中心循環線首次運行,原本橫跨都市的兩條輕軌總長為6.7公里和3.8公里,但循環線全長僅3.7公里,也只在市中心區域跑,強化了緊密都市交通網絡。
基於老年人口多的特殊性,對乘坐汽車較不方便的市民來說,輕軌是很便利的移動工具。徒步或騎腳踏車在市中心行動也很方便,因此改善了汽車依賴度高達70%的老問題。
此外,政府指定「市中心區」和「住宅促進區」範圍,住宅促進區是指火車站500公尺、公車站300公尺範圍內,協助該區成為適當規模的集約住宅、工作、商業、文化、社會福利地區,讓人口集中,尤其是老年人。並催生都市寧適設施,可工作、休閒娛樂的徒步社區。
政府還向高齡人士發放「單程百圓車票卡」,或最高支付50萬日圓的補助金,提供各種優惠措施吸引社區內的商業設施,吸引市民自由進入,讓市民自主參與都市更新。
最後是把重點放在市中心活絡,建造一座一整年都能舉辦表演的大型廣場,每年舉辦一百場以上的活動。2015年建造國際級的「富山玻璃美術館」,使其成為市中心地標。
這系列政策超乎預期的成功,2012年OECD〈緊密都市政策報告〉(Compact City Policies)便將富山列入世界五大先進都市!
圖/2015年開幕的富山玻璃美術館。©TT Studio/Shutterstock.com
而該報告提到最顯著效果,即是大眾交通。2006年 LRT 開通後,2013年的 LRT乘客量比JR港線時期增加2.5倍。利用汽車或公車通勤的市民,有23%開始使用 LRT;平日輕軌使用人數增加2.1倍,週末使用人數則增加3.6倍。
以地方都市來說,富山在2014年還能維持2005年的42萬人口,實屬可貴。2007~12年間,富山市小學在學人數增加12.6%。2005年住在住宅促進區約占整體人口28%,2012年已增加到31%,預計2025年提升至41%。
圖/因緊密都市事業恢復生氣的富山市中心。
富山市若想繼續發展緊密都市,扎實的產業基礎是必須的。剩下課題便是提升原有產業,引進新興產業。而富山最具代表性的本土產業是製藥,自古這裡以「藥」聞明,車站前設立的賣藥郎銅像,便象徵其製藥產業地位。
日本第一的學名藥製造商「日醫工株式會社」,總公司就位於富山,另一標竿是拉鍊大廠 YKK。雖然 YKK 創立於東京,但主力工廠在富山,YKK 為響應安倍政策,將子公司 YKK AP 總公司遷至富山近郊黑部市,成為第一個將總公司遷移到地方而獲得減稅優待的企業。
圖/富山站前的賣藥郎銅像。
打造緊密都市的話,在各方面都能獲得正面效果。從經濟面來看,因高度集中開發,增加投資和就業,能確保活化都市經濟。從環境面來看,因交通流量和通行距離減少,可降低能量消耗。從社會面來看,生活圈集中,移動和生活變得便利,可強化社區整體性。
更重要的是,緊密都市的生活風格能聚集創意人才。個性鮮明且自由奔放的年輕人,喜歡在同一地區享受工作、居住、藝文、休閒。若能夠住在市中心附近,上下班便利,這種都市環境正是募集創意人才的重要因素。
最近韓國也有發展緊密都市的徵兆。據說春川、大邱等地方都市訪問富山。事實上,對於走入低成長和高齡化時代的我們來說,緊密都市更像是必要的發展;而非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