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弘大文化獨立、自由和多元性的人,弘大也是療癒和思考的地方,並非創造生產和工作機會的產業現場。《弘大前巷弄》作者楊素英形容這裡是:「為尋找獨特個性賦予價值的地方,讓人習慣展現原本自我」。
這裡和首爾其他巷弄商圈不同,開發出觀光、音樂/娛樂、文化藝術、設計、出版、影像、IT等許多產業,成為在一個地方同時進行生產、居住、娛樂活動的創意型產業園區。
最能感受到弘大是產業園區的領域是觀光。弘大是深受年輕遊客歡迎的觀光勝地,2016年被選為中國觀光客最喜歡的景點。弘大有很多吸引遊客的要素,如外國人喜歡的青年文化、搭乘機場鐵道即可從仁川機場直達首爾市中心的可及性、各式各樣的異國料理和民宿。
圖/首爾合井洞的 YG 娛樂總部。
以獨立音樂為基礎成形的音樂及娛樂,也是弘大的產業。分析產業分布,弘大和江南一帶皆以有聲出版和原版錄音展露頭角。現在以YG娛樂(以下稱YG)為首的十幾間演藝經紀公司,都在弘大扎根。
從1996年扎根於合井洞的YG,挖掘新的獨立樂團和地下藝術家,並投資三岔口商業設施。和四周孕育音樂的胎盤和故鄉,提供了相當於韓國歌謠界土壤的獨立音樂和地下音樂界潛力之星,得以繼續奮鬥做音樂的場所。
藝術與設計領域和獨立音樂一樣,也是弘大整體性重要的一環。隨著工作室、補習班、畫廊進駐以美術大學聞名的弘大周邊,巷弄文化便開始發展,讓弘大也聚集了許多設計公司。
弘大也是韓國具代表性的出版園區。弘大和鍾路、江南,同為書籍雜誌和印刷出版業群聚最密集的地區。創批、文學村、茶山Books等大出版社,即使總部在坡州,還是在弘大建立基地,並經營讀書咖啡廳(book cafe)。隨著相鄰的上岩洞建立媒體產業園區,影像、媒體業者也在弘大創業。
圖/首爾延南洞的AEKYUNG設計中心。
如都市學家理查.佛羅里達所預測,弘大獨特的都市文化和穩定的巷弄商圈,扮演吸引創意人才和創造產業的角色。藝術家、建築師、出版人等從業人員,創造出鮮明的地區文化整體性,巷弄商店的老闆則提供獨立書店、餐廳、咖啡廳等年輕世代喜歡的寧適設施。
為促進多元產業群的弘大發展,首爾市的學習對象是德國的柏林。柏林藉由結合自由奔放的文化和新創企業,成為歐洲矽谷。年輕藝術家在音樂和藝術領域,創造了前衛藝術都市文化,並以此為基礎吸引創意人才。
但首爾需要再三思考,以人為方式在弘大建立新矽谷,是否符合弘大風格?首爾大學金秀娥教授表示,弘大是「以獨立音樂為中心,自主創造次文化的重地」。獨立音樂的發展和應用,才是弘大發展的優先順序。
美國奧斯汀(Austin)是和弘大類似的音樂都市,舉辦全世界最大音樂祭 SXSW(South by Southwest)。1987年的 SXSW 以獨立音樂祭為始,2000年代起成為電影和互動產業加入的國際娛樂慶典。弘大也應考慮類似策略。
圖/奧斯汀市中心隨處可見的音樂產業紀念品。
弘大另一個整體性,是「另類文化」(alternative culture)!在韓國,若江南代表主流社會的物質主義,那麼弘大就是標榜「後物質主義」。建築師金鎮愛曾評價自己遇過的弘大人,「他們有清晰的獨立精神,即使被貼上邊緣人標籤,也堅守信念,不管別人說什,麼都要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江南和弘大的差異,表現在商業街組成。江南林立高級餐廳、精品店和名牌店,弘大則以獨立音樂、街頭表演、獨立書店、獨立品牌、實驗藝術等空間為主。
圖/美國另類文化的代表品牌「哈雷」。
在權威主義盛行的亞洲,很難找到像弘大這樣的另類文化重地。從哈雷(Harley-Davidson)、維珍(Virgin)、迪賽(Diesel)等標榜「叛逆分子」形象的品牌大獲成功,可看出另類文化絕對有產業化潛力。
政府也須培育地區生活風格產業,活用弘大的明星生活風格,YG 進軍化妝品、餐飲、時尚,即是弘大生活風格產業的一種。最重要的是打造基礎建設,如教育、住宅、醫療等,讓弘大成為創作人才想居住的地區。
弘大是觀光、文化、創意、生活風格等多元領域中,創造企業和產業的都市產業發電所。我們應該尋找新的成長動力,不該侷限於製造業的思維,而忽視了弘大的產業潛力。
圖/本文節錄自《巷弄經濟學》,馬可孛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