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車滿街跑的現代城市,亟需導入「生態物流」!

配送車滿街跑的現代城市,亟需導入「生態物流」! 圖片提供:ICLEI
攝影:蘇義傑
日期:2020-09-09

新冠病毒肆虐2020年,人們為避免外出,採買方式從實體店轉向網路,大家待在家的時間也變長,不只清潔產品、生鮮蔬食等日用品需求上揚,包裹寄取與外送餐飲等「宅經濟」業績更是倍增。不少電商平台和外送品牌都大舉徵才,證明物流是近來少數逆勢成長的產業。

「物流」是很複雜的產業,從工廠到消費者手上,中間包含:接單、揀貨、存貨、運輸、倉儲、搬運、包裝、配送、回收等繁複流程。

最早的物流管理知識,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事後勤。1995年後,網路發達、行動通訊普及、加上「零庫存」成為廠商降低成本的目標,專業物流管理的需求更與日俱增,在大數據、物聯網、AI帶動的智慧化風潮下,使這一行更趨科技化。

可是,當頻繁採購成為常態,物流業帶來的負面效應,也越來越讓城市單位難以忽視。

疫情對實體通路的打擊甚大,卻助長了電商採購及配送商機。(圖片提供:ICLEI)圖/疫情對實體通路的打擊甚大,卻助長了電商採購及配送商機。(圖片提供:ICLEI)

「生態物流」三管齊下,降低物流業負面衝擊

據統計,「貨物流通」已占全球城市交通運量的1/4,每年貢獻近4成城市溫室氣體排放量。使得城市裡到處充斥著大小車輛,擁擠的道路、紊亂的車流、不利步行的環境,逐漸成為重要的公共議題。在台灣,大型貨運車更被主管機關視為主要的移動污染源之一。

對城市當局來說,如何管理物流業的溫室氣體和空汙排放、能源消耗量、氣候調適、甚至是交通安全等,都得付出心力。而且重點不只是「物流」;更要追求「永續」!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2017年,由上千個城市治理單位組成的「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簡稱 ICLEI)提出「生態物流」(EcoLogistics)倡議,重新梳理交通、環境、都市規劃與土地利用,期許物流業兼顧運輸效率和環境負荷。

生態物流有三大策略:避免(Avoid)、轉移(Shift)、改善(Improve),主張經由數據分析與經驗分享,優化城市貨運體系,達到節能減碳、改善溫室效應及空污問題的目標。

設置空品標準及車輛限行區的管制作法,已被不少城市採用。(圖片提供:ICLEI)圖/設置空品標準及車輛限行區的管制作法,已被不少城市採用。(圖片提供:ICLEI)

在聖塔菲(Santa Fe)、羅薩里奧(Rosario)和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等阿根廷城市,ICLEI 促成交通與土地規劃部門的協調,將既有的貨運空間轉成物流轉運中心,優化大型車輛在城市內的移動路徑。並且整合鐵路、地面電車、電動車等交通方式,提高運輸作業的流暢度和安全性。

哥倫比亞的波哥大(Bogotá)、阿布魯拉(Metropolitan Area of the Aburrá Valley)和馬尼薩萊斯(Manizales),也實施了限定裝卸地點和作業時段的管理規範,並鼓勵業者合作,一起統整運送貨物的起迄點、減少營運成本和時間,也連帶降低了道路阻塞程度。

台灣城市也響應!桃園成生態物流社群主席

不只南美響應,印度的高知(Kochi)、帕納吉(Panaji)和西姆拉(Shimla)等城市,則以設置「行人專用區」與「住商文化混合使用區」的方式,一來提升步行者的便利,也減少機動車輛使用,並在市中心推出「車輛禁行區」,減少物流業對環境造成的負荷。

事實上,台灣也有城市開始投入,那就是最有條件發展生態物流的桃園市

圖片取自「桃園市生態物流專案辦公室」官網圖/圖片取自「桃園市生態物流專案辦公室」官網

怎麼說呢?首先,這裡有完整的物流型態,全台近8成物流相關產業都座落轄區,包括:DHL、UPS、Nippon Express(日本通運)等國際知名業者,帶來的年產值超過5000億元。其次,桃園先天的地理優勢就是形成物流聚落的本錢,不只便捷的海空運,更有軌道、公路、鄰近臺北港等諸多優勢。

目前,桃園已提出5處生態物流示範區,並依照:利害關係人參與、管制規範、資訊科技、市場機制、土地利用與基礎設施、生態物流意識等6個類別,統整各區亮點:

1.「機場」示範區—國際物流與低排放貨運

2.「沙崙」示範區—綠建築與氣候韌性倉儲

3.「青埔」示範區—物流業的綠能低碳轉型

4.「中華郵政」暨「華亞」園區—低碳運輸平台和貨車柴油動力檢測站

5.「大溪」商圈—最後一哩路的人本物流發展

去年底,桃園還成為第一屆生態物流社群的主席城市,將在擔任期間(2020~21年)大力推動以人為本、環境友善的城市物流。

無疑的,新冠疫情突顯了物流產業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連結。然而,這一行不該只是處於末端,如果可以替這股需求植入更永續的治理觀念,一併改善成市的物流系統,勢必能夠催生更具韌性的城市發展模式。

受外界高度關注,不少物流相關產業都在追求更低碳、環保的運輸方式。圖/受外界高度關注,不少物流相關產業都在追求更低碳、環保的運輸方式。

關鍵字:投書智慧交通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疫情卡住物流,為何這家電商業績還狂飆6成?
塞不下嗎?看「迷你倉」如何在都會擠出高坪效
馬德里不思議!為何西班牙首都在綠色交通上大轉彎?
林巧媃

林巧媃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