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

在家工作會沒效率?答案可能非你所想

在家工作會沒效率?答案可能非你所想
作者:書中城市
日期:2020-08-31

在家工作的好處,就是再也不用聽到「公司規定」這四個字,你可以訂下個人化的規矩,也可以打造喜歡的工作環境與氛圍。不過,多數企業本質上仍是團體生活,如何化解管理階層對工作效率的疑慮?也是重點之一。

如何創造適合自己的居家工作氛圍,沒有標準答案。有些媒體會教大家「如何好好在家工作」的秘訣,甚至建議維持跟辦公室一模一樣的作息,或午餐要吃得跟在公司一樣。

但這部分,我持保留態度。因為遠距工作是依自我而生的型態,並非辦公室生活的延伸,更是彌補辦公室不夠照顧個人需求的部分。

以我自己喜好來說,打造舒適的居家辦公室環境重要的有幾點:

長期的在家上班族,應量身打造適宜的工作環境。圖/長期的在家上班族,應量身打造適宜的工作環境。

1.空間裡有窗,採光良好

我是晨型人,習慣早起,腦子在白天運轉得較好,因此採光良好的空間十分重要,能依循日照自然調配作息(慶幸自己不是在永晝或永夜環境)。有窗也代表空氣流通,在天氣涼爽的日子,微風吹拂比在冷氣房舒服得多。

2.安靜,工作時不放音樂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有些人工作喜歡聽音樂,但就我而言,寫作或撰寫課程、演講簡報的時候,必須保持絕對安靜,否則思緒就會隨著音樂飄走。唯一的例外是寫小說時,有時播放悲傷的情歌能讓自己的情緒更飽滿、提高渲染力。

3.空間整齊乾淨,沒有雜物

這因人而異,若容易受周遭事物影響,最好將空間收納整齊,佈置可採單純色調、簡約,避免注意力無法集中。但我也遇過一位朋友,喜歡把桌面疊得又高又滿,從外面幾乎看不到他。他說密不透風的空間,和一疊又一疊的文件與書籍,會感覺充實又忙碌。

4.不間斷的熱飲

熱飲具有撫慰效果,大概類似小孩子手上緊抱不放的小被子。一杯又一杯冒著煙的熱飲,即便只是放在桌前都能讓人感覺安心舒適。

5.一些啟動工作模式的個人儀式

除了空間環境的營造,有時搭配一些個人儀式,會感覺被「啟動」開關, 能自然而然地切換進入工作模式。我的個人小儀式包括:化個淡妝、穿上較挺的衣服、擦上特定的香水等。

有些雇主擔心,環境太過舒服而讓員工喪失生產力。某些不安全感重的主管甚至幻想,員工會賴在沙發上吃洋芋片、看影集。

實情不然,史丹佛大學的尼可拉斯.布倫(Nicholas Bloom)教授提出了讓外界大吃一驚的發現。這個洗刷「員工無法自律」的研究背景,得從上海說起。

資料來源:《在家工作》圖/資料來源:《在家工作》

員工在家工作會偷懶?老闆你想太多了

中國最大旅遊網站「攜程網(Ctrip)」旗下有1.6萬名員工, 執行長認為寸土寸金的上海,辦公室租金實在太高,於是鼓勵員工留在家裡工作,連裝潢費和管銷開支都可節省。

不過他也擔心,在家工作會導致員工產能變差,於是請布倫教授設計為期兩年的研究,員工依生日的基或偶數被分成兩組,先在家工作,或在辦公室上班九個月,之後再交換。

兩年後發現,在家工作的員工,成效比在辦公室工作高13%,也不會遲到、早退、午餐時間過長,或跟同事聊天分心。而且實施之後,離職率還下降50%,員工的滿意度也提高,讓負責招募的主管輕鬆許多。

實驗了一年半,攜程網乾脆讓員工自由選擇工作模式,喜歡遠端的就留在家,在家難專心的就回公司,結果達到驚人的兩倍績效!

攜程網當初目的就是想節省成本,最終的確達到。實驗期間,平均每人省下6萬台幣費用,若乘上員工人數,對管控成本有極大效果。

儘管有人說,在家工作的三大敵人分別是:床、冰箱、電視。但許多遠端工作者並沒有想像中的缺乏自制力,都有促進自我生產力的小方法。有37%的人認為稍微休息能讓效率更好;30%認為預寫待辦事項有幫助。

社群平台推特不久前便宣布,若員工希望,可永久選擇在家工作,倘若認為辦公室的環境更能提升工作效率,也隨時歡迎「回家」。

辦公室是家?還是自己家才是家?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但身在這時代無疑是幸福的,人們終於有更多自由,可選擇適合自己的環境。

本文節錄自《在家工作》,寫樂文化出版。圖/本文節錄自《在家工作》,寫樂文化出版。

關鍵字:投書就業人才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Work from Home 趨勢難擋!哪些工作適合在家上班?
「數位游牧族」請注意!這些地方最適合你們
常加班嗎?日劇《我要準時下班》教你對老闆說不!
書中城市

書中城市

城市中的迷途小編,介紹各種和城市主題有關的實用書訊。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