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過勞文化!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引發熱議

常加班嗎?日劇《我要準時下班》教你對老闆說不!

常加班嗎?日劇《我要準時下班》教你對老闆說不! 女主角歷經過勞意外及人生轉折後,毅然決定成為兼顧生活的「不加班主義者」。(圖片來源:日本TBS電視台)
作者:高宜凡
日期:2020-01-03

你的工作可以準時上下班嗎?這在日本是難以提起的話題,舉國上下皆把加班當作「正常」。隨著近年重視生活的風氣日盛,再加上層出不窮的過勞死案件,日本政府開始正視嚴重的過勞問題。日劇《我要準時下班》(わたし、定時で帰ります),內容是一名職員如何對抗日本的「加班文化」。

2019年中在TBS電視台開播的《我要準時下班》(わたし、定時で帰ります),就算收視率不是最高、但肯定是引發討論最多的日劇作品之一,正因,它切中了台灣上班族最苦惱的加班話題,以及由過勞引起的一連串社會現象。

劇中女主角、由吉高由里子飾演的東山結衣,是奉行「不加班主義」的網路設計公司小主管,每天一到18:00下班時間就準時打卡,馬不停蹄地奔向附近的餐館享受「Happy Hour」半價時段,在人人拚命工作、加班是常態的日本上班族裡頭,猶如異類,讓(不敢不加班的)觀眾們看得大呼過癮!

「日本人對遲到很嚴格,為什麼對下班時間卻很隨便呢?」她在劇中說的話,發人省思。

認真做事、又肯服從的日本上班族,是許多老闆夢寐以求的「企業戰士」。

避免「過勞死」!日本政府力推勞動改革

身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長年來以努力工作、嚴謹又認份的職場文化聞名,不少人稱這群制服部隊為締造日本奇蹟的「企業戰士」。

不過,1970年代開始,日本社會出現一個名詞“ Karoshi”(過勞死),形容因工作過度勞累而死亡的案例。根據日本政府統計,2016年過去5年裡,每年平均約有200件過勞死案例,有的是腦部病變、有的是心臟病或中風、甚至有因憂鬱而自殺的。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那時最令人震驚的新聞,即是東京大學剛畢業、24歲的廣告公司職員高橋茉莉(Matsuri Takahashi)在聖誕節自殺。決定結束生命之前一個月,她的加班時數高達105小時(日本定義「過勞死警戒線」為80小時),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事後不僅社長引咎辭職,公司也祭出多項新措施減少員工加班,如每晚10點後全部關燈、禁止回家加班、要求員工每半年至少請假5天等。

由原著小說改編翻拍的《我要準時下班》,切中了日本正全力推動勞動改革的社會氣氛。 (圖片來源:日本TBS電視台)為洗刷過勞死汙名,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從2016年9月起發動「勞動改革」(働き方改革),鼓勵員工正常上下班及請休假,規定每月加班時數不得高於45小時(每年不得高於360小時),正職與非正職應同工同酬,甚至呼籲大企業別將工作負擔丟給小包商。目標是讓人口負成長的日本,在50年後仍能維持1億人口及充足勞動力

《我要準時下班》的上映時機,就是看中這股充滿勞動改革動力的社會氛圍。

主角東山結衣剛出社會時,也是名聽話加班、被前輩要求高效率的乖乖牌,第一份工作每月加班時數就超過100個小時,後來過因過勞發生意外,職場態度才產生180度大轉變,讓她決定不顧外界眼光、成為準時打卡的不加班主義者,打算證明只要規劃得宜,不加班絕不代表不負責,更非對工作喪失熱情。

來源:日本TBS電視台

賣命「拚經濟」,也須平衡工作與生活

事實上,日本人如此賣命工作的風氣,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落敗後重建談後。時任首相的吉田繁為重建國家經濟,要求大企業為員工提供終生工作保障,逐漸演化成該國特有的「終身雇用制」,以及講究服從、高度忠誠的職場文化,後來成為日本再起的強大推動力。

也因此,常有歐美人士感到不解,倘若上班時間內就可完成的事,為何需要頻繁加班呢?殊不知,這不僅關乎個人工作效率,更與日本的組織文化有關。

然而,脫離戰後艱辛年代後,如今日本已是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不但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比重高達28%,總人口更從2007年起持續減少,剛過去的2019年還一口氣大減51萬人!現在政府極力推動的勞動改革,不單是為改善職場就業環境、鼓勵女性婚育、增加勞動力等目的,更是為了即將來襲的「人口海嘯」。

過去十餘年來,日本人口不斷負成長,再不搶救,未來將飽嚐勞動力短缺之苦。(資料:日本內務省)無巧不巧,台灣也在2015年因為勞動檢查和《勞基法》修正,引發一連串的勞法令策改革和政治口水戰,包括:加班、過勞、勞檢、慣老闆、低薪等詞彙,都是各大網路論壇和媒體報導常見的熱門關鍵字,使民眾對職場話題的探討愈來愈熱烈,看到日劇《我要準時下班》演繹的日本社會現象,更能感同身受。

儘管不太可能馬上不加班,但告別2019、迎接2020的新年新希望,不妨就從終結「社畜」窘境,每天準時下班開始吧!

關鍵字:趨勢經濟就業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下班不用回Email!全球工作最幸福的10座城市
《小丑》和《你的名字》,片中透露的美日都會文化差異
總部不在東京也無妨,Epson靠這三招屹立近80年
高宜凡

高宜凡

沈浸傳統產業、經營管理 丶環保、能源、氣候、CSR(企業社會責任)等路線超過10年,多次執行國際報導及越洋專題,採訪足跡遍及兩岸、日本、東南亞、德國、英國、法國、瑞士、丹麥、馬拉威等地,並於2009~2016年擔任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專案負責人,目前處於傳統平面雜誌和網路社群平台之間的迷離空間,尋求媒體數位轉型過程的一線曙光。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