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終於來了!台灣步入「人口減少時代」,7月差距已破萬

這天終於來了!台灣步入「人口減少時代」,7月差距已破萬
作者:科技新報
攝影:關立衡
日期:2020-08-11

今年新生兒原本就面臨 17 萬的保衛戰,從如今統計來看,基本上 2020 年應該是人口的黃金交叉。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至今人口自然成長已減少了萬人。 

據內政部最新統計,7 月出生人數與同期相比減少近 2 成,自年初累計死亡人數為 103,088 人比出生多了 10,714 人,且幾乎每個月都是如此,恐怕今年趨勢是無望反轉,今年新生兒低於 17 萬的機率很高。雖然這可能與近年疫情也有關,影響國人生育意願,但少子化問題,根本上也沒有被解決。

專家認為,生育率缺口在短期內無法彌補,且不僅出生率低,遷徙移入也呈負成長。

不少國家,如日、韓,為因應少子化危機,都推出鼓勵移民政策,至少來彌補可能萎縮的經濟,然而如今台灣連人口遷入都呈現負數,這在過往也是罕見現象,最近一次人口大移出是 1996 年台海危機時期。

資料來源:國發會 圖片提供:科技新報圖/資料來源:國發會 圖片提供:科技新報

這兩個人口數字都呈現負成長已開始預示著危機,將可能進入人口大衰退的時期,死生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明顯,預計到 2026 年台灣高齡人口將占 20% 以上,進入超高齡社會。

目前台灣高齡人口平均 15.6%,不過部分縣市如嘉義已經達標。原本國發會推估今年新生兒仍在 17 萬以上,如今可能再下修。

談到少子化,輿論普遍認為是低薪、高房價所造成的,不過政府對此僅較為積極的推動補貼生育政策,往往被批為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因為在台灣,人口減少並不是只反應民眾要求更高的生活品質,不願承擔生育責任,生存條件越來越差才是主因。若加班時間越來越長,房價越來越貴,每個青壯年身上的扶養責任也越來越重,薪水卻凍漲,少子化其實也只是一種反應社會制度的自然現象。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不要說打房或是拉高薪水,增加公托等措施都會比單純的生育補貼來的有用處。然而如今,連幼稚園都仍是稀有資源,且品質還參差不齊,政府就算不願面對財閥壓力也仍然沒搞清楚問題本質。也有專家建議,若人口萎縮已成定局,政府應更主動的因應,進行都市改革,改善生活空間,以滿足新的生活需求。

本文轉載自2020.8.10「科技新報」,全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關鍵字:永續經濟就業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市場和政府都失靈,張金鶚勸民眾買房「靠自己」
萬人出走台北市!新竹縣成第一季遷入人口率冠軍
人口增減「生不如死」!全台241鄉鎮爆死城危機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Technews這個含跨不同科技領域的新媒體,協助各地的讀者,聚焦在能夠影響人類未來的新科技脈動,以及新的全球市場情報,掌握有價值的資訊與觀點,有機會提供給大家作為個人、組織或單位,在各自學業、事業、投資與社會議題上的決策參考。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