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比起台灣草木皆兵人人口罩不離身的緊張氣氛,歐洲人還是老神在在、口罩愛戴不戴。為什麼?
「亞洲現在口罩不戴,很容易被指指點點的,妳無法感受,」妹妹在視訊中跟我說。但我回說:「在歐洲,戴口罩受到異樣眼光的壓力才大!」「尤其是亞洲人,更是敏感,戴口罩可能大家以為你生病了,我實在沒那個勇氣在街上戴口罩。」
筆者居住的法國,身為義大利的好厝邊,疫情自然也受到影響。前陣子法國衛生部長才歡欣鼓舞地表示,所有感染者皆已康復出院(僅一例中國遊客身故),法國感染人數降到零。
想不到沒過幾天,義大利疫情急速升溫,法國的確診數也大幅增加,還有兩名地方官員受感染,目前正在居家隔離。其中一名市長在確診前還出席了一場「國際農業大展」。新冠疫情在法國似乎蓄勢待發。
儘管如此,不少法國人還是一派從容。
圖/義大利疫情急速攀升,戴口罩的人才慢慢變多。(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相較於還未忘懷2003年SARS(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記憶的台灣,這次中國的新冠疫情一爆發,馬上人人戴起口罩、還花時間排隊購買。可是,歐洲人對傳染病的威力、反應速度、及防護措施,常讓我這名「外來種」捏把冷汗。
歐洲人向來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在他們的觀念裡,生病的人才要戴,政府也常在媒體宣導健康的人不用戴。但現實情況是,就算生病了,也很少看到歐洲人戴。【延伸閱讀:擋不住的「口罩之亂」】
不知道歐洲人是不怕死,還是真的有「口罩恐懼症」?目前法國確診病例已經接近300,路上還是很少看到有人戴口罩,連搭火車、坐捷運這種密閉空間也是一樣,偶爾發現有戴的,幾乎都是亞洲面孔。
中國疫情爆發前幾週,我有次搭火車去巴黎東部的香檳區教課,坐在我旁邊的乘客不停流鼻水,咳嗽,一旁的人還是悠閒地用電腦。我雖然緊張,也只好盡量把圍巾拉高,不敢大力呼吸,結果還是被傳染了,那天晚上回去開始喉嚨痛,所幸只是一般感冒,現在已經痊癒了。
法國疫情變嚴重後,我跟朋友去看表演,雖然觀眾還是不少,但劇場已經出現許多空位,一坐下來,隔壁的大媽就不停擤鼻涕、咳嗽,同樣沒戴口罩。
該來的躲不過,擔憂法國疫情大爆發,總理馬克宏終於效法台灣作法,近來下令全面徵收口罩、統一管理、發放,將口罩優先留給醫護人員及最需要的人。【延伸閱讀:籠罩2020的黑天鵝】
大家應該知道,法國人傳統的打招呼是「法式輕吻」,雙方互碰臉頰,同時發出「啾」的聲音。
有鑑於此,官方除了宣導多洗手、生病戴口罩之外,更強調減少握手跟碰臉的打招呼方式,只要雙方互看一眼,心領神會就好了。此外,政府也下令禁止5000人以上的大型活動,倘若員工近期曾前往疫區或有身體不適症狀,可要求雇主讓自己居家隔離。
總的來說,此刻新冠疫情仍未讓法國人太過恐慌,不過,媒體倒是傳出幾起零星的「排華」事件。在我加入的海外台灣人群組,最近有位在義大利留學的生戴口罩上街,竟然在唐人街被吐口水。該校教育組給留學生的信還這麼寫:「提醒您,義大利不習慣配戴口罩,在公開場所配戴的話,有可能引起公眾恐慌…」
圖/隨著疫情蔓延,這陣子亞洲面孔在國外備受關切。(圖片來源:趙偉婷)
鏡頭轉回法國,最近許多亞洲餐廳的生意都掉了一半以上。一個中餐館員工無奈說:「我們近期都沒人去中國,食材也沒從那進口,但生意就是掉!」
要說全巴黎對疫情最緊張的一群人,莫過於羅浮宮的員工了。2019年,羅浮宮吸引了960萬參訪人次,其中多數是外國人,這陣子中國遊客人明顯減少,許多亞洲遊客也會戴口罩,但員工仍擔心防護措施不夠,讓他們處於高風險環境,因此發起罷工。
而相較於一般歐洲人的老神在在,常跟各國來往的國際學校與研究機構,就緊張多了。中國疫情剛爆發時,政府便要求學校通報近期有中國旅遊史的名單。這陣子義大利疫情擴大,更有學校要求去過中、港、澳、新加坡、韓國和義大利(倫巴第及威尼托)等地的學生或教職員,必須強制進行兩週的隔離期。現在校內各處都貼滿了防疫宣導海報,氣氛明顯不同。【延伸閱讀:中國「封城」有用嗎?】
「在我們學校,義大利生是人數最多的外籍生,很多教授跟職員也是義大利籍,這次真的是如臨大敵!」本校國際學區中心主任剛說完就咳了兩聲,「我之前就有咳嗽問題,別擔心。」他趕緊解釋。
巧的是,就在義大利疫情爆發前夕,學校才放了一個禮拜春假,很多義大利學生都回家探親,社團規劃的摩洛哥之旅,還在疫區範圍的米蘭轉機,整個算下來,我任教的兩個班級有許多學生都得隔離。
剛過去的二月,亞洲發生的新冠疫情對歐洲人來說,或許還是如同絲綢之路般的遙遠東方傳說,隨著各國(尤其是義大利)紛紛淪陷,或許,歐洲人對抗的戰役,才正要開始。
圖/為防止疫情擴大,義大利陸續取消許多大型活動。(圖片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