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東京僅一小時車程的茨城縣笠間市,栗子種植面積全日第一。但正因距都會近,人口外移情況更為嚴重,青年一旦出外求學或就業,往往就留在東京,讓笠間市的人口問題更形嚴峻。
人口凋零,雖無災難般的即視感,卻是一點一滴的「發生中」,老農們無力再耕種,有些農地被迫閒置;街上老商店逐漸結束營業,村民們買不到菜,部分地區只能依靠流動式賣菜小貨車來補給。
於是5年前,笠間市開始投入地方創生。
一開始並沒有特別決定要用什麼策略,在中央政府所提供的各種地方創生套版中,採取多方嘗試,「全都來挑戰看看,」笠間市長山口伸樹坦承,「到後來才比較聚焦。」
日本政府提出的地方創生總體計畫,笠間市用最多的為「地方創生推進補助金」和「地域振興協力隊」。前者擬定計畫,向中央申請補助金;後者開放民眾移居。
笠間市長山口伸樹推動地方創生不於餘力。
地方創生的相關補助金,笠間市多用於農作,如擴大栗子產地。最受歡迎的「地域振興協力隊」,鼓勵民眾移居鄉村(符合「條件不利」的鄉鎮市),如果3年計畫完成後留下來創業,笠間市還會給一筆創業基金,目前村裡的地方協力隊成員有6位,分別從事農場管理、開民宿、咖啡店等。
笠間市先設立一個「笠間市創生本部」,光要提出創生計畫,就碰到許多釘子。第一,向中央申請計畫的程序和審核相當繁瑣。再者,許多構想不一定符合現行法規。山口伸樹笑言,市公所同事往往興高采烈地想到有趣妙招,執行時才發現礙於法令,無法成行。「有些法令是很久之前擬定,對照今日,有許多矛盾點,」可惜,地方政府在立法、修法這塊沒有著力點。
如有人想開民宿,取得執照及資格(房間數規定等)卻是障礙。在空屋或空地問題上,由於日本注重私有財產權,想進行土地或所有權變更很不容易;甚至有些土地,「所有人」不明,根本無從處理。儘管2017年4月,笠間市實施了「空屋對策及空屋再利用條例」,但對私我權極重視的日本來說,要增加土地流動性仍是困難重重。山口伸樹更憂心「急速少子化的情況下,法律的修改速度曠日廢時,根本跟不上。」
笠間透過舊屋、空屋媒合計畫,讓市街活化。(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提供)
而為解決空屋、空地等問題,針對已不堪使用的空屋,市公所提供補助,協助剷除;堪用卻閒置的空屋,用媒合計畫讓有需求的使用者和所有權人登錄、配對。2013年設立時僅6個案件,到了2017年,已有76件案例,並有60件成交。媒合成功的空屋,可再透過另一個「市街活化專案計畫」進行改造。如Kinomi咖啡館、福菓子工坊,都是成功案例。
地方協力隊計畫也有隱憂。由於計畫3年一期,成員往往3年一到就離開,使活化城鄉的人力無法延續。山口伸樹觀察:「常有人說要去鄉下住,但是問他要做什麼,卻不是很確定。又或者,有的人在這裡學到東西(技術)後,就決定回自己的家鄉了。」市公所同事們對此充滿無奈。
山口伸樹認為,短短5年要看到成效並不容易,「它需要花點時間。」如少子化對策,市公所鼓勵年輕人結婚,給予育兒補助,「但年輕人都不結婚啊!」
除了天然環境,笠間市還有充沛的醫療設施和休閒資源,大可吸引健康的中高齡移民。(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提供)
由於笠間市的醫療照護系統堪稱完備,高爾夫球資源更是豐富,240.4平方公里的面積就有9座場,很適合健康的中高齡來享受退休生活。看中這點,市公所今年準備推行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生涯活躍のまち)專案。
CCRC源於美國,為高齡者的集合住宅,笠間市將由民間企業來整建住宅,鎖定40人到50人,希望吸引東京都及鄰近城市40歲以上的健康中高齡移住。「鄉間有很好的生活環境,想種菜、想學料理、想開個小咖啡館,甚至就以半退休的狀態,來打高爾夫等,成為他們的第二生活圈。」山口伸樹期待,「這或許對人口增加的KPI增加不了多少,但可刺激當地居民的活力和商業活動,我覺得這比較重要。」
在迎戰人口流失的戰場上,笠間市以小城之姿,毫不畏懼地展開逆襲。
★笠間市小檔案面積:240.4平方公里 人口:74673人(截至2019年4月) 年齡比:14歲以下11.6%,15~64歲57.3%,65歲以上31.0% (2018年10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