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B實踐用文化翻轉城市的可能性

C-LAB實踐用文化翻轉城市的可能性 (圖說: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自2018年起進駐仁愛路舊空軍總部。)
日期:2019-09-30

在台北市中心的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是文化創新的實驗基地,10月5日推出特展「城市震盪」,多重視角策展人帶大家回望過去、疏理現下、想像未來。

位在台北市中心精華區的空總基地,去年正式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以下簡稱C-LAB)進駐,C-LAB執行長賴香伶指出,有別於過去以經濟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指標,二十一世紀,決定國家未來方向的將是「文化軟實力」。

「希望未來能以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創新,讓文化成為啟動的基因」。賴香伶表示,在歐美國家就有許多文化實驗室的前例,例如美國麻省理工MIT媒體實驗室,就是以科技媒體為導向的實驗室,從九零年代就率先結合文化、科技、藝術,透過跨領域方式開啟嶄新型態創作,成為帶動產業創新研發製造的前鋒。更重要的是形成群聚式的工作方法,「用協力合作的方式,共同學習,彼此補位,最終變成共同創作,激發出創造性的能量」。而C-LAB就是在文化部的領導下,以「文化實驗室」的概念,鼓勵創新、實驗,講求協力、共創,並以空總基地作為場域,提供跨域創作者在此進行文化的實驗與實踐。

C-LAB實踐用文化翻轉城市的可能性_img_1(圖說: 城市震盪–複式,蘇匯宇《未來的衝擊》。)


From LAB to HUB:從實驗室到樞紐

有別於傳統藝文場館扮演的「展演」角色,C-LAB自去年創新推出的「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除提供前端養成培育實驗外,更架設有形、無形的支持系統,讓創作者進來實驗場後,可以對接到知識上、理念上、技術上相關的專業者,落實「從實驗發端到實踐,從0到1的過程」的C-LAB核心精神價值。賴香伶強調文化實驗是動態、不斷滾動前進的,因此在建構文化實驗生態系的同時,更需邀請海內外各界創作者、藝術家、技術人員、城市行動者,與重要機構,匯聚於此共同協作。

西方世界在二十世紀下半葉時,興起對於新型態藝術機構的討論,主要是對傳統藝術機構的反思與批判,提倡面向公眾的開放性和社會影響。未來,在文化部鄭麗君部長的領導下,C-LAB將以創新型態「一機構、三中心」結構,一機構為C-LAB文化實驗場本身,三中心分別為當代藝術中心、科技媒體中心,及社會創新中心,並分別於三個面向開展文化實驗不同的路徑,網羅不同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共學共創。而這也將是文化部、科技部與經濟部跨部會的協作,更是政府與民間的並肩合作,推進C-LAB從交流平台走向創新樞紐的角色。

目前C-LAB已經透過國際交流、跨機構結盟及跨部會合作,在舊空總基地上建立台灣聲響實驗室、IP 實驗室、動態影像攝影棚等實驗支持系統,並與紐約的Performa雙年展、韓國光州雙年展、法國龐畢度音樂與聲響研究中心(IRCAM)等國際重要活動或組織進行合作。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文化實驗場要先是市民空間,才是文化空間

賴香伶表示:「空總就是一個創新孵化器、展演實驗場館以及市民空間的複合體」。文化實驗場不僅集結創作者、排練場、實驗室、工作坊,以及展演場館等軟硬體於一體,更轉為面向藝術、科技、社會多元創新支持系統。同時不斷突破圍牆,透過仁愛55放映所、音樂綠洲、創意工作坊、文化學堂等公眾活動,並陸續改善園區戶外空間,逐漸增設藝文休憩設施,廣邀市民踏進空總,讓園區成為市民日常生活地圖上的重要座標,「文化實驗場要先變成市民空間,才有可能成為文化空間」。

C-LAB實踐用文化翻轉城市的可能性_img_2

(圖說: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執行長 賴香伶。)


C-LAB實踐用文化翻轉城市的可能性_img_3(圖說:C-LAB 2019特展「城市震盪」。)


城市震盪,回望過去梳理現下

在台北市現代化的過程中,空總位居首都東西廊帶的中心點。文化部擘劃「首都文化雙軸線」之中,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便以文化創新實驗,翻轉原工業現代化的舊思維。因此在10月5日即將展開的2019年C-LAB特展—「城市震盪」,就將空總模擬成一個微型城市,由來自當代藝術、文化研究、人類學、城鄉研究等不同領域的策展人,將以「複式」、「污痕」與「循環」作為觀察和探討三項切面:「複式」重新檢視現代工業化體制與全球資本增長主義,對於文化發展所帶來的多向影響。「污痕」則重現隱匿在社會規訓下的邊緣敘事,探索現代化治理及秩序對於身體或意識的控管。「循環」則透過對於社會發展、環境關懷與生活永續的多向探研,觀察城市的演化、變革及未來發展。

 「城市震盪是一個匯聚文化省思、當代藝術與創新設計的展覽」,提供大家回望過去、了解歷史,而對未來何去何從有更清晰想像的機會,也藉由跨領域的專業創作與產業現況,讓看似遙遠的議題拉近生活,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C-LAB實踐用文化翻轉城市的可能性_img_4(圖說:城市震盪–污痕,參展藝術家王鼎曄《浪漫至宇宙》作品示意圖。)


C-LAB實踐用文化翻轉城市的可能性_img_5(圖說:城市震盪–循環,參展團隊raumlaborberlin《循流劇場》。)


C-LAB特展「城市震盪」參觀資訊

時間 2019/10/05-12/08 11:00-18:00

地點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免費入場

(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廣告)


關鍵字:美學韌性城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循環是當代社會尋求永續 必然的出路
超越既有想像,實踐前所未有的文化實驗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