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七月初舉辦「雙城論壇」的上海金山假日酒店,八月底又有一場十足吸睛的活動──第四屆「上海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最終決賽登場。包括上海市金山區委書記趙衛星、上海市台辦副主任李驍東、上海台協副會長李崇章等人,都親臨當天的頒獎典禮。
上海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自2016年開跑以來,不但每年吸引兩岸三地數百位創業青年同場會師,也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創業生力軍,四年來參與團隊累計超過1600組,堪稱兩岸最具影響力的青創活動之一。
以剛落幕的2019年賽事來說,共371個創業項目角逐,其中以資訊技術類152件最多,其次依序為文化創意115件、生命健康87件和無人系統17件,與時下年輕人的熱夯創業項目十足相符。而若按區域來看,則以台灣的199件最多,其次則是大陸106件、香港53件和海外地區的13件。
本屆活動從5月旋即鳴槍起跑,以「創意改變夢想、創業改變未來」為主題,經歷三個多月的地方初賽和複賽車輪戰篩選,只有前20強能挺進上海最終決賽。
主辦單位還複製歌唱選秀節目的模式,把各隊分成五組「導師戰隊」,讓青年團隊在過程中接受導師的指導,最後選出一個「一等獎」(獎金20萬人民幣)、三個「二等獎」(獎金6萬人民幣)及六個「三等獎」(獎金2萬人民幣),除了現金獎勵,還會給各團隊人民幣5~50萬的配套補貼。
而向來以創業精神聞名的台灣,這次共11隊闖進決賽圈,最後更由「岩寬生醫」以預防醫學與醫療級產品的研發專業奪得最高榮譽一等獎,「菁英魔法學院」和「iDrip物聯網智慧手沖咖啡機」分別獲得二等獎,還有一隊「牙美潔」奪得三等獎,可謂戰果豐碩。
圖/以「動漫IP虛擬應用」參賽的上海咖果動漫公司。
其實未獲獎的台青團隊,所提出的創業點子,也是會場上一大亮點。如以「動漫IP虛擬應用」參賽的上海咖果動漫公司,成員便是一群愛好動漫的台灣青年,來自高雄的鄧亦威對來賓展示他們替東方明珠塔繪製的「地標少女」,解釋如何結合地方文化和年輕人感興趣的動漫元素,替各城市、地標景點,甚至產品,量身設計識別形象,作為對外溝通和推廣的有利武器。
另一位在台北、深圳兩地從事物流業的鄭宇森,則瞄準每年商機人民幣破兆的中國送禮市場,創造了送禮App「贈餘生」,打算透過大數據資料和人工智慧(AI)分析受贈者的需求,推薦合適的禮品選項,還設計了許多貼心服務,目前已進入商品化階段,準備和當地網路平台洽談合作。「會取這個名字,除了『贈餘生』在大陸是很火紅的詞彙,也因為這跟我的名字很像,」她笑說。
上海可說是青年登陸創業的首選,每年都有上萬名台灣青年搶灘,一圓夢想。上海市金山區委書記趙衛星表示,本屆賽事不但引進導師輔導制,也對接到更多投資機構,為更廣大的創業團隊提供協助。
事實上,台灣生生不息的創業風潮和青年創意,頗令外地人羨慕,來自香港的黃鉅煒,便是其中之一。
雖然年僅26歲,但黃鉅煒已是擁有三次經驗的連續創業家,今年以「LinkSoul智慧樓宇管控系統平台」獲得二等獎,是本屆成績最好的香港團隊。過去,他的公司專攻建築樓宇的機電整合工程,客戶包括浦東機場、上海中心大廈、國家會展中心等知名機構,近來升級到人工智慧及物聯網領域,為客戶提供智慧升級解決方案,「簡單說,我們就是一個神經網絡,可以跟很多演算法結合,」他形容LinkSoul的創業概念,「就像建築有了自己的大腦!」
黃鉅煒觀察,香港年輕世代的就業方向多偏好醫生、律師、金融業等專業白領,對創業風險的忍受度低,因此創業風氣反而不如大陸跟台灣。「香港的門檻太高,很多市場是新創公司進不去的,氛圍差很多!」
圖/出身香江、本屆拿下二等獎的黃鉅煒,相當羨慕台灣鼓勵青年投身創業的社會風氣。
其實,創業剛開始也不是他的人生規劃。當初留學英國為了賺取學費,必須打工籌錢,但又擔心耽誤學業,後來發現來自亞洲的留學生有許多採購需求,黃鉅煒便與兩位同學合創代購平台,服務校園內的客戶,「所以我的學費是自己賺的,」回港後,他用第一桶金二次創業,如今旗下有20多名員工,近年更轉戰大陸市場,並在去年成立第三家公司「靈宙智慧科技」。
儘管身為連續創業家,這次卻是黃鉅偉首次參賽:「很多公司都好厲害,有些已經進行到A輪募資!」他驚喜道,現場導師群和評審的指點也讓他印象深刻,許多經營痛點都被立即點破,讓他收穫不少。
無論最終戰果或是每個團隊的呈現內容,都讓人清楚感受到,翻轉台灣經濟和產業面貌的新火苗,就在這群年輕創業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