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快線】日本超商產業掀起「總部v.s加盟店」之戰

連小七也不堅持了,城市需要這麼多24小時商店嗎?

連小七也不堅持了,城市需要這麼多24小時商店嗎?
作者:余承儒
日期:2019-08-27

那天在六本木,和一個在日本大超商總部工作的友人小酌,聊到最近很熱門的便利商店營業體制話題。

如拙作〈勞動改革〉所提,日本企業愈來愈常面臨人手不足的窘境,首都圈的便利商店靠著幾乎半數的外籍店員撐場,還勉強應付得來。但到了鄉下,勞力短缺讓許多店面大夜班找不到人,只能店主自己頂。

找不到人!加盟店縮短營業時間

這場「總部v.s加盟店」戰爭的開端,始於今年二月,距大阪市中心約半小時車程的7-11東大阪南上小阪店,以人手不足、經營困難為由,把營業時間從24小時縮短為19小時(凌晨1點到5點關店)。經過媒體接力放送,成為全國矚目的新聞。

在強調「凸起的釘子被鐵鎚打」(勸人別強出頭)的日本社會,可想見該店主長久以來受到了多大壓力,才敢鼓起勇氣、不惜得罪大企業也要這麼做!而當大家都習慣了24小時隨時處於營業狀態的便利商店,試想,哪天經過7-11卻關著門、進不去,對消費者的心理衝擊會有多大?

連小七也不堅持了,城市需要這麼多24小時商店嗎?_img_1

為因應人力短缺及新科技潮流,近年通路產業曾吹起一陣「無人」風,但引來兩極評價。


果不其然,約莫一週過後,位於東京千代田區的7-11總部(株式会社セブン&アイ・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敲下第一鎚,嚴正警告該店若不恢復24小時營業,不只解除加盟合約,還要收取違約金。在日本,7-11可是擁有兩萬家連鎖門市的超商龍頭,原本他們大概判斷,這間加盟店應該會乖乖屈服。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沒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特別是這把火燒得理直氣壯時。不知是事先串連,還是各地加盟店長年積怨已深。許多加盟主竟以地方包圍中央的方式,一個又一個地站出來聲援東大阪南上小阪店。鬧到後來,不只7-11,連日本的全家(FamilyMart)、Lawson店主也加入串連,透過「便利商店聯盟」(コンビニ加盟連ユニオン)發出宣言,希望讓24小時營業交由各加盟主自行判斷,不再由總部強制規範。

儘管身為產業龍頭,但7-11多達98%的門市都是加盟店。倘若無法平息這股怒火,恐將釀成大禍,其他同業的處境也相去不遠。

利益相衝突,勞力短缺雪上加霜

平心而論,這件事反映了超商加盟主普遍遭遇的困難--「人手不足」!

特別是很少有人願意做的深夜時段,就算招到人,素質也總是參差不齊。許多店主都無奈表示,大夜班的工讀生素質極差,屢遭客戶投訴,但礙於24小時都得營業的限制,又不敢隨意解僱。

連小七也不堅持了,城市需要這麼多24小時商店嗎?_img_2

現代人習慣了24小時商店帶來的便利性和多元服務,殊不知,背後隱藏了許多人付出的血汗跟代價。


經過媒體的連番轟炸,引起日本政府關注,畢竟這涉及國家勞動改革政策,讓7-11總部開始居於劣勢。三月初,他們宣布準備了幾種營業時段,先在10處直營店開始試行,再將結果提供給加盟主參考。三月中,7-11總部再退一步,表示不會對擅自縮短工時的加盟店解除合約,也不收取違約金了。劇情發展到到四月,全家也加入實驗,Lawson則更進一步,主動在部分店舖縮短營業時間。

儘管多數媒體都把焦點集中在「勞動權益」或「小蝦米對大鯨魚」等話題,不過,在超商總部工作的友人透露:「你知道這整件事的源頭是什麼嗎?」以下是他的精闢分析:

1.加盟主的成本和獲利結構是:銷貨收入-進貨成本=「毛利」

2.不過,總部會對加盟店抽成,抽成金額根據毛利的百分比,所以必須把賺到的毛利,減掉總部的抽成,才是「加盟店收入」

3.有趣的地方來了,加盟店收入還不是自己的,必須扣掉「人事成本」跟「水電雜支」這些成本之後,有剩下的,才是「店主真正的收入」。

人口減少時代,還能無限制成長?

問題癥結即在,站在企業總部立場,夜間營業可提升銷貨收入,讓毛利增加,連帶提高抽成金額。但對於加盟店來說,影響收入很大一個因素取決於「人事成本」,特別是夜間鐘點費又比日間高,即使增加了銷貨收入,也可能被人事成本吃掉。

本就兩相衝突的利益分配結構,加上人口老化助長的勞動力短缺浪潮,最終點燃了總部和加盟店的戰火。

連小七也不堅持了,城市需要這麼多24小時商店嗎?_img_3

少子及高齡化引發的勞動力短缺現象,對各行各業都將帶來無法避免的衝擊。


然而,回歸到城市的角度,我們是否需要這麼多的24小時營業商店?

那天,友人相當感慨,「你也在大企業工作,應該知道,我們每年都要做年度計畫,需要一定程度的成長。但人口不斷老化、之後還將萎縮的日本,還能無限制成長下去嗎?我們每年不斷加上去的目標,背後究竟犧牲了什麼?」許多便利商店的加盟者,與其說當老闆,更像是為了生活在打工。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幾乎沒有休假,找不到大夜班或員工臨時請假,只能自己下去頂,好讓店面繼續維持營運狀況。

「或許我們都忘了,加盟店才是我們(企業總部)的客人。真正能夠服務一般消費者的,還是這些加盟店!」友人坦承。一旦加盟店心懷不滿,怎麼期待他們對客人提供好的服務?超商總部和加盟店的對立,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家品牌形象。

這場加盟店和超商總部的戰爭,能否讓亟欲持續獲利的企業、愈來愈難討好的消費者、還有形同不夜城的都會好好反省?值得遠在台灣的我們好好觀察。

連小七也不堅持了,城市需要這麼多24小時商店嗎?_img_4

關鍵字:觀點經濟就業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是誰幹掉東京?下一個4千萬人的超級城市底加啦!
你支持空服員罷工嗎?來看看法國勞工怎麼挺「自己人」
沒落溫泉鄉大翻身!日本熱海市做對了什麼?
余承儒

余承儒

人稱「東京阿本哥」, 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規畫研究所,曾任職豐田汽車(Toyota)經營企劃;後轉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PwC東京分部,與日本各大商社、銀行及中小企業緊密合作。現任於某外資公司擔任經營顧問,作品散見於薰風、想想論壇、關鍵評論網等媒體。聯繫接洽請至:https://www.facebook.com/TokyoConsulting/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