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少子命運〉訓練體能、結合科技 把上課變有趣

溯溪攻頂、空拍機創意課 左鎮國中湧入外地學生

溯溪攻頂、空拍機創意課 左鎮國中湧入外地學生 圖/左鎮國中提供。
作者:邱莉燕
日期:2019-01-31

台南左鎮國中面臨少子化衝擊,學生數大減,全校只有55名學生,十分迷你,但近年不僅在地學生留下來讀書,還有1/5的學生跨區前來就讀,究竟怎麼回事?

被政府列入有地方消滅危機的左鎮,不少孩子搬到外地就學。但左鎮國中近來卻出現了「逆成長」,吸引了學區外的學生前來就讀。目前全校55位學生中,1/5來自外鄉鎮。

局勢扭轉,始於六年前。當時左鎮國中迎來了新校長蔡宜興,初任校長的他,從台南市最大學校之一、擁有3400個學生的後甲國中,調到台南市最小、只有三個班的左鎮國中,讓他深受震撼。

左鎮國中的孩子,不少學業成績平均20、30分,很多人連一科也沒及格。單親、隔代教養、外配子女或父母坐牢的占七成以上,堪稱弱勢中的弱勢。由於不重視健康,每兩個就有一個胖子。國中畢業後,不是做低薪工作,就是念附近不怎麼樣的高職,毫無競爭力。

蔡宜興很想改變現況,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讓孩子理解,偏鄉孩子的人生不會只有這樣。他四處找資源,想辦法開發別出心裁的戶外教育及科技教育。

第1招〉規畫戶外課程

攻頂合歡山、單車環島 建立孩子自信

最早啟動的「奇招」是體適能課程,包括帶領學生攀登合歡山主峰與北峰、兩年一次單車環島、溯溪、攀岩等。以有趣的課程,誘導孩子投入,把體能訓練好。登山的事前訓練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環。學生得忍耐跑操場15圈的辛苦;騎車環島前將學生分成膳食組、攝影組、單車維修組,讓學習不再枯燥,還能學習到一技之長,「我給他們的觀念,就是慢,但最後會到達。」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蔡宜興表示,左中的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常常以為自己贏不了別人,但戶外教育讓孩子們體會到,只要有信念,最終可以達成目標,「就像登山課程,願意往山頂上邁進,就愈接近山頂。」

一開始家長也觀望,覺得校長帶頭玩些有的沒的。對此,蔡宜興一點也不急,他認為只要做出成果,讓小朋友的改變,被家長看到,就成功了。

第2招〉導入科技教育

玩無人機、空拍機 勾起學習動機

除了體適能課程,科技教育也是左鎮國中引以自豪的新重點。

走進學校的工作坊,彷彿來到大學機械系的實習教室,充斥著機器手臂、3D列印機、仿生獸。其中的無人機,甚至是國中生自行製作,包辦從電路板的焊接到安裝零組件,底下還增加吊掛功能。

草地上,常見學生操控無人機快速穿越隧道;科技課程上,也可看到擅長焊接的女學生;英語教室裡,負責維護智慧語音系統程式管理的也是學生。左中的孩子還是「創客」,懂得製作平價版的空氣汙染偵測器,接觸得到電子地圖的課程。

這種主題式教學,突破傳統,生動新鮮,學生在過程中了解到學習不無聊,也沒有那麼難。更大的進步是,不用等老師告知應該學什麼,還會主動去尋找素材和資料,找回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的改變很明顯。第一代學生飛手劉逸安,原本英文都考40幾分,由於喜歡無人機,看遍所有中文資料後,主動找英文資料進修,結果英文變及格了,成長幅度超過30%,讓老師好得意。

另一位男學生,個性內向,原本與人互動溝通有困難,成績超爛,完全放棄教科書的學習,可是空拍機的課程對他充滿吸引力,學著學著已成為空拍專家,經常到校外支援空拍機拍攝,同時幫他校學生上課,不再畏懼人跟人之間面對面的講話。

能導入科技教育,有賴蔡宜興四處張羅。他一得知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在當地教會做學生課後輔助教學,便主動上門談合作,情商成大資工系教授楊中平到左鎮國中舉辦程式教育的冬令營教學。近來左中將特色教學上傳到臉書後,吸引了附近善化、新化等地的孩子跨區就讀。原本對人生沒有太大抱負的偏鄉青少年,已有人考上台南一中、台南女中。

多年來,投入左鎮地方發展的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員翁裕峰指出,這是在幫要進來左鎮做地方創生的事業打底。「若有人要移居左鎮,會擔心孩子的教育怎麼辦?」翁裕峰說,左中的教育可用來說服外來的人,左鎮值得來。

左中黏住了學生,也可能黏住計畫移民到左鎮的年輕父母,讓地方創生出現一絲希望。

>>【數位專題】你的家鄉會消失嗎?

關鍵字:產業人才回流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老外、文青實踐田園夢 移居鹿野務農開餐廳
鹿鳴酒店搶救小農滯銷品 一晚賣掉1000箱鳳梨
邱莉燕

邱莉燕

遠見雜誌資深副總編輯。擁有25年新聞採訪深度報導經驗,對人對事時存好奇,觀點新穎有創意,專題〈新大陸人在台灣〉〈中國十二五關鍵報告〉〈面對中國加一〉等作品,多次獲得亞洲出版大獎SOPA財經報導類首獎與兩岸新聞報導獎首獎。〈上海世博〉〈一帶一路〉等專刊躍登銷售排行榜,採訪足跡遍佈大陸20餘省市自治區及亞洲各國。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