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釣客出海,都想捕獲黑毛、白毛、帶點石斑等珍貴魚種,卻僅能憑藉經驗與運氣。現在,想知道哪裡容易釣到這些魚?不妨試試基隆市的「磯釣達人App」,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磯釣是東北角盛行的休閒活動,也是基隆獨有特色。當地所轄的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和基隆嶼海域,受黑潮通過影響,四季皆有豐富的魚類資源。
去年,基隆成為全國第一個通過島礁釣魚收費的城市,釣客必須辦證,才能上島礁釣魚。這也促使市府開始思考,如何將在地特色智慧化、科技化,「基隆有許多與海洋相關活動,要做智慧城市,不妨從磯釣開始,」基隆市產業發展處處長林青海說明創意緣起。
林青海歷練過經濟部、台北市政府,身為基隆人的他返鄉服務,引進不同的視野與資源。
原先,市府只想製作網站,提供釣客單向資訊,但他想到現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可改為App形式,並加入社群功能,讓釣客、船家、政府互通有無。
這個App運用中央、地方和民間的開放資料(Open data),提供天氣預報、即時海況等資訊,可即時判斷適不適合出海。
釣客出海後,透過App分享漁獲照片,App會自動量測漁獲大小,還能顯示釣魚時間、地點等資訊,「以前沒有資料,去哪裡釣什麼魚,只能靠釣客口耳相傳。現在App上面連島礁分布、魚種資訊都有,對新手幫助大,」林青海說,漁船返港後,也可登錄後台,完成漁獲回報。
蒐集的資料愈來愈多,就是大數據和新的開放資料,「這是以前做不到的!」基隆市產業發展處海洋事務科科長蔡馥嚀說,過去政府要花不少錢派船出海,才能蒐集資料,現在釣客每出去一回,就能提供訊息,像是額外賺到的。包括海洋大學、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和漁業署都希望使用App的資料。
將來研究人員可以就收集到的資料,分析海洋問題。例如以往在某個區域、時間點,可以釣到100條魚,現在剩下50條,是環境變遷?過度捕撈?都能從大數據裡找到答案。
熟門熟路的釣客楊逸凱是App的首批使用者。他建議還可提供潮汐變化時間等更多服務。為順應民情,市府將逐步豐富App內容,未來將做到即時更新資訊、增加線上訂票功能,讓釣客能預定出海行程等。目前,基隆市已發出5000張磯釣證,App每週近300次下載量。從「磯釣」出發,踏出落實智慧城市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