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人氣:台中市第六市場

菜市場搬進百貨公司 逛商場順便買菜回家

菜市場搬進百貨公司 逛商場順便買菜回家
作者:陳承璋
攝影:賴永祥
日期:2017-12-29

傳統公有市場的命名,大多以數字代替,比如,第一公有市場,依照數字標記市場成立先後順序,用數字簡單給個名稱,成了全台灣人對菜市場的共有印象。台中市台灣大道上,2017年9月,也新開了一間菜市場,名叫「第六市場」,讓許多人摸不著頭緒,在傳統菜市場已式微的今日,怎還會有新的傳統市場開幕?

其實,這是勤美集團為了與周遭百貨公司做出差異,想出的新招,在自家經營的金典綠園道百貨商場三樓,開一間別具特色的傳統菜市場。

受小農市集啟發 大膽挑戰百貨設點

可別以為這座菜市場只是噱頭。當搭著百貨公司的電梯上到三樓,打開門的剎那,會讓人驚訝,勤美竟然真的把菜市場給搬了進來。這裡,傳統市場該有的回憶與特色面面俱到,可以看到老闆現場剁肉秤斤論兩得賣,也能看到水果攤販熱情叫賣,水果多甜多脆現場試吃。甚至,現擀包子店、現烤雞蛋糕、按摩店、傳統美容店,想得到的都有,想不到的也都在這。

菜市場搬進百貨公司 逛商場順便買菜回家_img_1

此外,第六市場的擺設,名稱雖延續傳統,環境擺設卻別有新意,木質裝潢,天花板掛有花卉裝飾,攤販的蔬果魚肉,都按照顏色深淺精心排鋪。一位原本在黃昏市場擺攤的水果攤老闆娘何珠珠,也進駐這裡,她驕傲的說:「這裡是菜市場的未來!」

確實,在這個新穎的市場裡,多的是過去不願接手市場家業的「攤二代」。有了這個全台首創的未來菜市場,不少年輕人願意歸來,叫賣包子、豆漿、水果。要促成年輕人回巢,對百貨經營者確實是個挑戰。

第六市場的前身,原是一般百貨公司的主題餐廳區,然而,台中百貨公司競爭激烈,讓總經理陳懷呈不得不區隔商場定位。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他說,商場的對面就是廣三SOGO百貨,再往下走又是誠品百貨,整條台灣大道上,新光三越、大遠百都密集插旗,金典綠園商場面積小,不抓住利基點,很難吸引消費者目光。

陳懷呈觀察到,從四年前開始,小農市集興盛,金典在自家商場門口設立小農市集,口碑不錯,一般民眾會買,不少大老闆路過,也會特地下車買。加上他觀察日本百貨公司,不少已將一樓化妝品櫃位,撤換成生活用品樓層,讓他確信「日常即恆常」的新經營方向。

緊抓生活商機不放,傳統市場無非就是最貼近庶民生活的一塊,加上有小農市集的經驗,讓他確定要開間菜市場。只不過,在百貨公司內開傳統市場,在台灣毫無案例,員工一開始地毯式到處深入菜市場發傳單,以「吹冷氣的菜市場」「傳承的菜市場」等口號,吸引攤商進駐。

金典綠園道店長江詩佩回憶,在全台沒有先例的情形下,攤商很難想像未來的樣子,所以聽完招商說明會後,願意進駐的,一半都不到。「聽到菜市場在三樓,大家都沒辦法接受,」陳懷呈笑說,傳統攤商都認為菜市場應該要機車能騎得到,三樓,機車騎不到,怎麼叫菜市場?

打造高質感空間、維持庶民價格

進駐時還必須讓攤位變得有設計感,並合乎百貨公司應有的衛生條件等,與傳統市場生猛無拘束的習慣相去甚遠,導致攤商大多冷漠以對。

此外,市場規劃也因為生食與熟食混和經營,為了不讓油煙味四處飄,工程費用硬是暴增1000萬,陳懷呈還要說服董事會,壓力不小。經過一年籌備,開幕至今口碑相傳,周遭百貨公司還有眾多傳統菜市場都特地前去取經,也因為給予攤商的租金不貴,價格並未隨著質感升級而三級跳,仍維持著傳統市場價位,頗受附近婆婆媽媽好評。市場生意好,也帶動樓下商場的來客數。

第六市場替台灣菜市場轉型鳴了第一槍。去菜市場買菜也能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關鍵字:地方產業重生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70年魚丸店變潮店 裝潢時尚買氣更旺
趕走髒亂植入文創風 吸引文青朝聖打卡
陳承璋

陳承璋

遠見編輯部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