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桃園市政府10日下午召開研討會,邀集桃竹竹苗四縣市首長與區域企業代表共同研商因應之道。會後四縣市首長宣布將建立跨縣市產業應變平台,並與中央政府攜手推動緊急紓困機制。多位企業代表於會議中強調,政府不應僅著眼於出口商,應重視整體產業鏈的完整性,尤其是對上游與中小企業的衝擊更多,也應納入紓困範圍。
面對美國新一輪提高關稅的政策,桃園市政府於4月10日舉辦「關稅衝擊與桃竹苗大矽谷供應鏈移轉研討會」探討如何整合桃竹苗區域資源,提升產業應變能力。多名企業代表皆在會議中表達對關稅衝擊的擔憂,呼籲政府在規劃的應對政策時,應顧及中小企業及整個供應鏈的完整性。
面對即將到來的關稅挑戰,桃園市工業會理事長莊嘉郁說,儘管美國暫時延後90天實施新關稅,但對桃園地區的精密機械、PCB及半導體等產業已構成實質威脅。這些產業的最終產品多數銷往美國,90天後關稅若落實,勢將影響整體獲利。
莊嘉郁呼籲,中央政府在緩衝期間內務必積極談判,並考慮對整體供應鏈提供支持,尤其是那些未直接出口但處於上游關鍵位置的企業。
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穰穎宣則表示,突如其來的關稅政策造成物流運作幾近窒息,許多企業反映訂單暫停。政府應以此為契機推動智慧供應鏈發展,將智慧物流納入政策規劃,創造下一波產業轉型的動能。
桃園市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蔡易潔也強調,桃園約有1萬2千多家製造業,其中大量中小企業難以承受長期無訂單的壓力。若只補助出口商,卻忽視供應鏈上游,恐導致整體產業鏈斷裂。
蔡易潔直言,如果政府只協助撐得住的大廠,而沒有顧及中小企業的存亡,整條供應鏈勢必面臨瓦解危機。
圖/桃園市長張善政。桃園市政府提供。
對此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市府將持續與在地企業保持密切溝通,並與中央攜手提供即時支援。目前已有多起企業反映在擴廠過程中遭遇土地取得困難,主因在於產業用地開發不易、地價高昂及法規繁瑣等結構性問題。市府已積極掌握業界需求,推動民間申請設立產業園區的案件,目前約有30件進入審理階段,並將爭取中央鬆綁相關法規,以利企業迅速取得土地與許可。
張善政也強調,桃園市已成立「關稅衝擊聯合因應小組」,並啟動緊急紓困、數位轉型、產業鏈重組與技術升級等四大輔導措施,目標是提升在地產業的韌性與競爭力,穩固桃園作為國內研發重鎮的基礎。
圖/桃園市長張善政與竹竹苗首長商議對策。桃園市政府提供。
在10日的研討會上,桃園、新竹縣、新竹市與苗栗四縣市的與會首長共同提出區域合作行動方案,作為回應國際經貿局勢的策略重點。四縣市將共同建立產業應變平台,加強彼此間的數據與產業情報共享,並加強推動區域數位轉型,同時攜手建立區域性的供應鏈合作平台,協助企業拓展多元的國際市場。最後,四縣市將共同向中央爭取更多資源與支持,讓地方在全球技術發展浪潮中佔有一席之地。
圖/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企業及地方政府喊話。桃園市政府提供。
對於企業與地方政府建議,行政院長卓榮泰在中壢工業區座談時回應,行政院已啟動三項重點對策來因應關稅變局。首先,政府將在90天內展開與美方直接且有效的談判,加強對美採購與投資交流。其次,將鼓勵企業推動「台灣+1」的海外布局模式,確保國內產業穩定運作,並持續在關鍵技術領域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第三,行政院已擬定涵蓋九大面向、共計二十項措施的支持方案,總經費達880億元。
卓榮泰強調,儘管特別條例與預算尚在審議中,行政院已指示各部會優先動用第二預備金、就業安定基金、農損與信保基金等現有資源,以確保產業在第一時間獲得協助,度過眼前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