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7年,斥資逾25億打造的「高禾醫院」,就位在高雄鼓山區博愛一路上,是人稱「益生菌之父」的創辦人許庭源,邀集德國S+S(Schneider + Schumacher)、台北譚俊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以及港都和睦設計王璧玉所共同規劃的跨國建築作品,並於2022年3月正式啓用,造就港都今日讓人無法忽視的都市亮點。
圖/取自高禾醫院官網。
或許,高禾醫院的建築美學,真正想傳達的是白袍人的初心,因為接受《遠見雜誌》《城市學》專訪的許庭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統一集團廣為人知「益生菌LP33」的研發者。
循此可想見,許庭源之所以打造高禾醫院,致力融合自身多年深耕中西醫學的背景,就是希望以「不傷害人體」與「恢復身體自癒能力」的最高原則,來為民眾提供醫療服務,如同他精心開發的益生菌,盼透過「上工治未病」的理念與作法,主動預防人體疾病的發生。
圖/高禾醫院創辦人許庭源。後方為一樓大廳展示的蕭勤老師作品「五行」。高禾醫院提供。
所以在高禾醫院裡,除了有透過血液到基因、先天到後天,以及致病因子解析的全方位第五代健檢,也提供了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服務,以整合醫學與精準醫療的方式防患疾病於未然,這亦是許庭源訪談時一再重申的「醫療不該只是消極治病」,故高禾醫院所追求的,是成為促進民眾健康的醫療中心。
圖/鼓山區博愛路上的高禾醫院造型典雅,以純白色燈籠為外觀主視覺成為高雄新打卡地標。取自iF紅點設計大獎。
然而,許庭源會存在這份理想,其實來自他過往人生許多悲傷的故事。回首來時路,擔任過小兒科住院醫師的許庭源,曾因自己照顧的孩童病患不敵病魔而逝世,一個人偷偷跑去醫院大哭;爾後在中部醫藥大學任教,並擔任醫師的他,也老是因自己無法治癒病人而自責。
圖/高禾醫院引進3T MRI高階影像儀器全身掃描,打造第五代健檢。高禾醫院提供。
儘管年輕時的許庭源,日日夜夜都努力看診,日病患數平均達8百人,一有空就會跑去巡床,騎腳踏車返家往往已清晨2點多,可他始終覺得對不起自己身上的白袍。
與此同時,許庭源也對台灣健保制度的用藥限制深感無奈,因為一般的藥,通常只能壓抑病情,難以對症下藥,讓他頓時不禁用感嘆的語氣說道,自己當年根本是一名醫匠,不是醫師。
不過許庭源認份不認命,還是決定用行動來改變當時的狀況,開始針對病人的免疫系統去做改善,而不是繼續依賴類固醇來壓制病症。於是,他開始從台灣人身上取得腸道細菌,並轉而培養益生菌,也毅然決然離開教學醫院。
後來,許庭源在募資3億元後,也積極建設益生菌工廠,正式與統一集團攜手推出「統一LP33優酪乳」,成了當年統一的超強金雞母,創下年逾新台幣20億元的淨利,也讓能提高現代人免疫力的益生菌,透過市場化方式深入民間。
圖/鼓山區博愛路上的高禾醫院造型典雅,以純白色燈籠為外觀主視覺成為高雄新打卡地標。取自iF紅點設計大獎。
而LP33益生菌的誕生,確實讓許庭源對於「自然無害輔助療法」的信心大增,所以他在年近半百時,決定繼續秉持「尋找沒有傷害的藥」之核心精神,回到家鄉高雄,打造一座結合「功能醫學檢測」與「再生醫學」等尖端醫學技術的高禾醫院。
就像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Le Corbusier)與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Andou Tadao)都曾說過的「建築是生活的容器」。畢生貫徹醫者仁心的許庭源,內心憧憬的高禾醫院,自然有別台灣許多醫院空間,給人滿是壓迫氛圍的場域,因為他講求的是預防勝於治療,故醫院從內到外,都期許能展現出生命力與可能性。
圖/高禾醫院有著明亮、舒適的寬敞大廳,讓人彷彿走入一座美術館。高禾醫院提供。
所以在許庭源滿心期待與不惜成本下,地上8層、地下2層、地板總面積達4000坪的高禾醫院,潔白素雅的外觀,全是以單片2萬,共5091片帶有流線弧形的德國專利霧面玻璃所組成。
圖/鼓山區博愛路上的高禾醫院造型典雅,以純白色燈籠為外觀主視覺成為高雄新打卡地標。取自臉書「高禾醫院」。
運用仿琉璃的概念,形塑出建築如「燈籠」般的朦朧意象,並且用最溫和、細膩的方式融入城市,成了今日矗立於高雄車水馬龍之中,白天太陽下通透明亮,格外吸睛的驚艷地景;入夜後化為散發柔和白光的立方體,吸引路過民眾駐足欣賞,忍不住合影打卡的美麗醫院。
圖/高禾醫院2022年3月完工啟用,傍晚點燈時,遠看就像超大燈籠豎立在車水馬龍的城市裡。高禾醫院提供。
此外,考量台灣位處地震帶,建築設計團隊也特別強化高禾醫院的鋼骨結構,讓其可達八級制震的效果。
同時,為確保玻璃築體足夠安全,團隊在防風上也使用了獨特材質。除玻璃會隨陽光紫外線照射而逐漸強化外,即便受到強烈撞擊,也不會如普通玻璃般碎裂,而是變成一顆顆米粒大小的玻璃球。
話鋒至此,許庭源還幽默表示,高禾醫院之前遇到颱風,很多人都很擔心玻璃會掉下來,好在沒有,但這可能是院長人選不好找的原因。
圖/高禾醫院使用特殊材質打造霧面玻璃。取自iF紅點設計大獎。
至於高禾醫院的內部,團隊則以華人經典的四合院建築為發想,用方正量體創造出寬敞視覺與實用功能。好比建築中央的中庭綠化花園,不僅充分引入自然天光,一整塊綠地種植著好幾顆綠意盎然的熱帶林木,也讓醫院能夠「呼吸」,有充足的新鮮空氣來源。
別具巧思的是,高禾醫院全棟都採用濾化淨水系統,除飲用水達生飲等級外,連廁所用水都經過仔細的殺菌。
加上高禾醫院內還有特殊的雨水回收循環系統,平時作為消防備用之餘,也能幫戶外景觀植栽、室內庭園與一旁行道樹進行自動澆水作業,完全不受停水影響。
圖/高禾醫院在建築中央打造中庭綠化花園。蔡炆璇攝。
另一方面,高禾醫院的科技防火設備,同樣讓人讚嘆,因為院內只要一偵測到起火,系統就會在2分鐘內放下全館的鐵捲門,第一時間隔絕火勢,保障醫護人員與病患安全。
此外,無論是醫院防止蚊蟲、灰塵入內,也能替空調節能的空氣大門設施,還是每間病房的獨立通風與冷氣裝置,避免院內發生交叉感染等,每個細節角落,真的都看得出許庭源為體現醫者職志,付出了莫大心力與積蓄。
最令人感佩的是,高禾醫院各層樓帶有禪意的無銳角場牆面上,許庭源還利用空間策展成藝廊,並定期更換創作家藝術作品,盼院內濃厚的人文氣息,能讓病患感覺自己不是住院,而是置身於美術展覽館內,得到身心靈的平靜,也獲得生命的啟發。
圖/高禾醫院攜手高師大美術系及琢璞藝術策畫「高雄製造—南方足跡」勇奪美國繆思設計大獎「金獎」。高禾醫院提供。
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許庭源這些貼心與暖心,成功在2024年被世界看見,以「高雄製造—南方足跡」展覽榮獲美國繆思設計大獎(Muse Design Awards)的活動展覽類和教育類金獎,創造出能兼具品質與價值的醫療建築。
圖/高雄新地標高禾醫院內,除定期會邀請創作家展覽作品外,要價百萬至千萬的藝術館藏也無所不在。蔡炆璇攝。
只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許庭源領軍各大團隊所精雕細琢的高禾醫院,不僅落成後沒多久,即通過國際醫院評鑑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認證,吸引許多海內外金字塔頂端人士看見台灣精湛的醫療技術,並搭乘私人專機前往求醫,目前高禾醫院也榮獲國家細胞中心的認證,寫下全球唯一的驚人紀錄,名聲持續享譽國際。
其實以過往來看,沒有任何一面招牌或標誌,純粹以築體自明性與節能現代感來呈現的高禾醫院,或許會讓許多人霧裡看花,甚至覺得許庭源只是在把養老金往水裡砸。
圖/高禾醫院內有許多要價百萬至千萬的藝術館藏。圖為一樓大廳展示的,李光裕老師銅雕作品「四季」。蔡炆璇攝。
但自從高禾醫院落成,不僅整棟醫院在高雄街頭熠熠生輝,榮登地方最顯眼的指標性建築,院內以藝術妝點的醫療空間,也名聲大噪,深獲四海藝術饕客的青睞。
加上許庭源的醫療團隊創造的是獨一無二的治療方式,試圖建立前所未見的新醫病關係,或許,現在高禾醫院能在開幕不久就由虧轉盈,不光是許庭源為精益求精,投資一切無上限的耀眼成績,而是感性的他,讓高禾醫院也蘊含了自己作為醫師,當仁不讓的態度與夢想,並透過醫療團隊、建築設計與藝術家們的裡應外合來圓夢,才能為南台灣杏壇開創出嶄新風貌,也為台灣醫療產業的品質展現新高度。
台灣益生菌之父 許庭源 小檔案
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爾後在台灣大學微生物免疫所免疫學醫學攻讀博士期間,在免疫學權威謝貴雄教授指導下發明「呼吸道過敏的DNA疫苗基因療法」,論文還登上國際頂尖科學雜誌《自然科學》(Nature Medicine),成為台灣第一人。
1996年,許庭源僅以2年半時間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後,不僅創下台大校史紀錄,成為小兒科專科醫師及過敏免疫風濕科專科醫師,同時也擔任起台灣整合醫學協會副理事長及社團法人台灣細胞免疫醫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