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台北市衡陽路、博愛路交叉口的歷史建築「菊元百貨店」,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的百貨公司,見證了台北的城市變遷。在12月1日由國泰建設主辦的「菊元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代表分享菊元百貨的歷史意義,並思考可能的活化方式。日本都市設計學者鈴木伸治建議,若要透過菊元百貨活化當地街區,比起吸引外國觀光客,應該思考如何讓更多喜歡菊元百貨的人願意重複到訪,「『一個人來十次』和『十個人只來一次』相比,可能『一個人來十次』會更有記憶。」
由日本人重田榮治創立的菊元百貨在1932年12月3日開幕,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的百貨公司,配有首座供民眾使用的電梯、現代化的櫥窗,還是當時台灣最高的民間建築物。戰後菊元百貨的建築物幾經易主,目前產權屬於國泰建設。這棟建築見證了台北從日本殖民時期、戰後至現代的都市發展,2017年被登錄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圖/「菊元百貨」原始建築模型。取自「菊元百貨」臉書粉專。
為慶祝菊元百貨92歲生日,國泰建設與台北市古蹟與歷史保存基金會、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於今(2024)年12月1日舉辦「菊元論壇」,在活動中以「都市歷史長河中的人文地景」為主題,邀請橫濱市立大學國際教養學部長鈴木伸治、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郭瓊瑩,分享菊元百貨對台北市的歷史與文化意義,以及未來活化建物的思考方向。
郭瓊瑩分享,她從小在台北舊城區生活,外婆也曾在衡陽路的布莊買東西。對她而言,菊元百貨不只是一個建築物,還蘊含了這個被當地人稱為「城內」的街區的歷史記憶。
「我認為城內是很有歷史文化的,那是我們心之所向,很有現代感的地方。」郭瓊瑩期待,如果要讓台北市的舊城區找回榮耀感,可以讓菊元百貨作為地標,帶動周邊商業,甚至跨過中華路,連結紅樓、西門町,擴大整個西門商圈。
郭瓊瑩也指出,就像台南林百貨已經成為當地的地標,讓民眾帶著朝聖的心情造訪,並串連周邊的景點。她期盼菊元百貨也能成為這樣的象徵。但要達到這樣的成果,最重要的是找出一個論述,說服別人這樣活化菊元百貨的方式是適合的。
對於菊元百貨建物活化後的用途,鈴木伸治以日本的經驗提供建議,可以建立討論平台,讓民眾參與討論,共同決定這個建築物、乃至這個區域的經營方式。他指出,北海道旭川的老商店街就是在這樣的討論中變成「步行者天堂」,讓當地的年輕人參與街區的經營,也成功把人潮吸引到當地。
另外,日本岡山縣的倉敷市也以類似計畫,將舊城區周邊建設成當地居民休閒遊憩的場所。鈴木伸治強調:「我們要思考的是,他們(居民)要的是什麼?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討論的平台。」
鈴木伸治也指出,在思考建物活化時,可以有一些暫時性的用途,嘗試各種不同的使用方式,增加更多人接觸菊元百貨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比起吸引觀光客,讓更多人願意重複造訪更重要。
鈴木伸治說:「要用菊元百貨來吸引觀光客,可能需要更多喜歡它的人願意重複地來。很多人可能一次性消費後就不再來了。但『一個人會來十次』和『十個人只來一次』,相比,一個人來十次可能會更有記憶吧。」
圖/在12月1日舉辦的菊元論壇中,專家分析菊元百貨對台北的歷史意義以及活化方式。劉芮菁攝影。
在論壇現場,台北市中正區榮町商圈暨城內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明通也感慨,現在觀光人潮往往朝西門商圈走,卻甚少跨過中華路造訪「榮町」這個菊元百貨坐落的街區,因此他接任榮町商圈理事長以來也一直在思考復興商圈的策略。
從過去擔任西門商圈理事長的經驗出發,洪明通認為,菊元百貨可以作為賣點,但要能復興整個街區,可以思考如何將菊元百貨連結次文化,吸引特定族群。而且,吸引在地遊客遠比外國觀光客還重要。
「我們做友善店家、讓廁所好一點,你只要做得好,觀光客就會喜歡。」洪明通強調:「你要吸引在地旅客、外縣市遊客,他們只要喜歡就會分享,外國觀光客自然就被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