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內政部統計調查,台灣含六都等22個縣市中,嘉義市15歲以上人口未婚比例最高。據此,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享看法,提到嘉義市是中南部少數具豐富商業設施的行政區,市區與商圈機能可說相當完整,且區域房價所得比8.12倍,低於全台平均10.65倍,故年輕人想在當地成家難度偏低,會選擇不婚,不排除與其他社會因素有關。
圖/嘉義有事青年節策展團隊還為嘉義市中央噴水池設計了互動式AR特效,民眾造訪時別忘了掃描QR Code體驗科技結合現實的樂趣。蔡炆璇攝。
據此,《城市學》日前也採訪到定居於嘉義市的青年,發現這股趨勢,可能與嘉義市政府對新生代人才格外友善,當地吸引許多逐夢青年湧入有關。
像是觀察嘉義市,不僅當地年輕人的各項補助都逐年增加,從許多市政府一級主管上任時皆未滿40歲,也能推測,地方公私單位都非常願意任用年輕人,給予青年展示才華的機會,並樂於打造舞台。
且隨著愈來愈多新生代湧入嘉義市,地方給外界「人口老化」的形象似乎已逐漸翻轉,除了城市規劃與美學邁向創新外,處處也藏著令人玩味的設計彩蛋,市民活力大增,各界有目共睹。
圖/嘉義市行人號誌添創意,火雞燈伴小綠人吸睛指引行人安全過馬路。嘉義市政府提供。
儘管說到底,嘉義市才60.02平方公里大,比台北還小,可居住當地的年輕人仍興奮說道,每當年輕人聚在一起,有趣的事就是層出不窮,大家也因此「玩」出默契與凝聚力,從個人創業到團隊跨域合作,每次只要有嘉義人喊出集合、倡議的口號,團結的市民參與度往往比其他縣市高,自然也提高人才的競爭力。
圖/嘉義市中央噴水池旁的「中央第一商場」,環形的住宅建築是在地人口中的八卦陣,建築造形十分特別,因此嘉義有事青年節策展團隊也以噴水池意象的藝術裝置點綴,相當值得民眾造訪。蔡炆璇攝。
顯見,嘉義市之於全國,真的是一座令人感到自由自在,能勇敢築夢的城市,而這股創意氛圍形成的原因之一,確實要歸功於嘉義市長黃敏惠的青年政策,讓地方發展呈現更多可能性。
圖/嘉義市中央公園也為配合嘉義有事青年節的展覽主視覺,專程設置玩味的兵乓球運動設施,供民眾一起以熱血行動來參與慶典。蔡炆璇攝。
舉例而言,由嘉義市府主辦,至今來到第四屆的「嘉義有事青年節」,目前至10月20日,也正於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O棟1樓展覽室、衛星展區嘉義市中央廣場等地盛大舉行,主題為「emo人生:你在煩惱什麼呢?」(my emotional life)。
圖/第四屆嘉義有事青年節主題展「emo 人生:你在煩惱什麼呢?」(my emotional life)主視覺由POM團隊操刀。平凡製作studio ordinary提供。
該展覽內容,就充分結合網路流行用語「emo」(多愁善感之意,為英文emotional的縮寫),聚焦年輕世代面對不同生命階段的各種憂傷、焦慮等情緒狀態,讓參觀民眾能隨著參展人思考問題的歷程,探索自己內心對於不同emo的回應,如同加入一場「emo人生互助會」,沒有任何人需要默默承受生命不同階段的哀愁,包括人生是否結婚、婚後當爸媽等議題。
圖/嘉義有事青年節emo人生重整期策展團隊-攝影組和DDZZ/叮咚Dingdong 、劉秝緁zz在展區呈現自己從爸媽身份出發,直面重整期emo「我是一個好爸媽嗎?」的創作。平凡製作studio ordinary提供。
因此,當民眾走入這場屬於台灣青年的城市節慶,不僅能感受到,嘉義市前所未有的深度旅遊,也能從當地藝術創作與社群活動,發現年輕世代正在改變嘉義市風氣的影響力。
顯見,即便嘉義市未婚人口比例高,或許才能彰顯出一座都市的獨特價值,即嘉義市年輕人追求的,是一種現代化的生活方式。
圖/嘉義有事青年節衛星展區邀請大家一起加入「emo人生互助會」。平凡製作studio ordinary提供。
2024嘉義有事青年節「emo人生:你在煩惱什麼呢?」相關資訊
展覽日期:2024年10月10日(四)~10月20日(日)
主展區展覽時間:11:00~18:00
主展區位置|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O棟1樓展覽室(嘉義市西區中山路616號)
衛星展區位置|嘉義市中央廣場(文化路側)
欲知後續更多最新消息,敬請持續關注:
⮕ 粉專「嘉義市政府智慧科技處」
⮕ IG「youth.soul.lab - 有事青年實驗室」
⮕ 「平凡嘉義」粉專、IG、LINE
另一方面,針對現在台灣年輕人不婚不生,可能礙於房價高居不下的說法,賴志昶認為,從其他未婚比例較高的縣市來看,除新北市,以及房市交易資料不多的連江縣外,其他縣市的房價,也都落在相對親民的價格。
好比基隆市,截至2024年第二季,房價所得比全台最低,僅6.48倍,且房價負擔能力低於30%,是國內唯一屋主較能合理負擔購屋成本的地方,可未婚比例仍然偏高。
圖/資料來源:內政部、實價登錄、住商機構彙整。《城市學》製表。
故綜整上述,台灣人不婚比例攀升的背後,其實交織著多種社會因素,如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所言,涉及著地方人口組成、政府補助多寡、生活機能是否完善、人口密度稠密度等各種情況。
因此,單憑不婚比例來衡量縣市的宜居性,可能過於片面,若改從年輕人是否願意定居,並展開理想生活來觀察,或許更能看出一座城市是否具備發光發熱的潛力,畢竟人才,才是推動地方未來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