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鯓王平安鹽祭世界最大!台南最強「護鹽騎士」解任務聖地攻略

鯤鯓王平安鹽祭世界最大!台南最強「護鹽騎士」解任務聖地攻略 圖/台南水晶教堂。取自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作者:羅溫妮
日期:2024-10-07

你知道台南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鹽祭典嗎?由全台面積最大、廟史最悠久的王爺廟「南鯤鯓代天府」所舉辦的「鯤鯓平安鹽祭」,將於10月26日至27日盛大舉行。今年特色活動正是號召「護鹽騎士」,參與祭典中最重要的請鹽儀式,一路守護平安鹽直到返回原地,並騎經夕鹽段、北門商圈、水晶教堂等景點,同時感受沿途許多引人入勝的精彩活動。

台南年度鯤鯓王平安鹽祭全球最大!結合地方產業,富含古城文化底蘊

由於鹽巴在台灣文化與經濟上都有著重要意義,如雲嘉南地區就曾以曬鹽產業為主,製鹽產業橫跨三、四百年的歷史。

儘管現今,本土曬鹽產業已不復在,可鹽田等特殊景觀與文化價值仍流傳至今,甚至成為台南一帶,賞鹽田、看夕陽的獨有觀光特色。

取自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圖/取自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而位於鹽田區,堪稱全台最早、最大王爺廟的北門南鯤鯓代天府,因傳說過去有當地漁民撿到載有五尊神像的漁船,且於焚香膜拜後,漁獲滿載而歸,故而成為當地的信仰中心,並於全台廣設1500百座分靈廟。

延伸閱讀

台南鹽田風光背後藏「截肢黑幕」最暗黑國旅比牛肉湯美味更震撼

因此,自古都有驅邪祈福意義的鹽巴,因為又有庇佑、清淨和保護的意涵,所以北門南鯤鯓代天府也年年舉辦「鯤鯓王平安鹽祭」,以紀念當地豐厚的鹽業歷史,並祈求台南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自此造就出融合信仰、文化與觀光的鯤鯓王平安鹽祭。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取自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圖/取自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024鯤鯓王平安鹽祭集結全台護鹽騎士,展開請鹽、祭鹽、謝鹽三部曲

而此祭典主要又分成三大部分,分別為請鹽、祭鹽、謝鹽。

首先,祭典從井仔腳瓦盤鹽田開始,感謝神明幫助鹽巴豐收,接著繞行到南鯤鯓代天府,舉辦祭鹽祈福法會,最後再返回原地,將鹽巴歸回大地,象徵永續資源一來一往、生生不息。

取自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圖/取自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有趣的是,2024年的鹽祭,主辦單位特別向外徵求民眾擔任「護鹽騎士」,在展開台南深度旅遊之際,也擔任起祭典的重要角色,即親手護鹽至南鯤鯓代天府,路線總長約6.3公里,涵蓋夕鹽段自行車道、北門商圈、水晶教堂等地,最後任務完成還能獲得鹽能量球、背袋、祈福旗、平安鹽袋等周邊產品。

騎士如欲報名,可見官網查詢更詳細資訊。

延伸閱讀

全台遊樂園人氣冠軍出爐!台灣老牌迪士尼「三六九」為何墜神?

台南護鹽騎士行經景點一:夕鹽段自行車道360度無死角忘憂美景

沿著昔日的鹽田而建的夕鹽段自行車道,路線平緩,非常適合親子前往,也是台南欣賞夕陽美景的最佳地點之一。

取自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圖/取自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尤其騎行途中,除了能看到道路兩側的鹽田、水鳥棲息等自然風光,當天氣晴朗,日落倒映於鹽田滷水上時,變化萬千的暈紅色,加上被日暮染成橘紅色的雲朵,彼此互映所形成的「鏡面」景色,真讓會人忘卻城市喧囂與煩惱。

延伸閱讀

台灣「藍白拖」發明地曾淪10年廢墟!揭台南古都地方創生轉骨術

台南護鹽騎士行經景點二:從北門商圈展開穿越時空的療癒之旅

北門鹽業文化園區就位於整個騎乘路段的起點,由於裡頭藏有歷史悠久的洗滌鹽工場,所以騎士不僅能免門票參觀,一窺日治時期流傳至今的洗滌鹽機器,另外園方收藏的各式各樣鹽製商品,如牙膏、肥皂、鹽滷豆花等,也都能讓訪客一次看個夠。

取自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圖/取自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此外,園區旁更設有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可幫助遊客充分了解本土歷史上的苦難記憶,感念當年爲這片土地無私奉獻青春的醫療人員。

更棒的是在參觀後,館內就能快速租到YouBike,單車族們繼續朝鹽田騎乘,享受田園風光就對了!

延伸閱讀

台南人90%因成功大學變驕傲!在地高教如何有別台大贏得國際?

台南護鹽騎士行經景點三:網美最愛水晶教堂享鹽田中浪漫氛圍

最後,位於北門遊客中心旁,一棟有著純白色外觀與流線型建築的水晶教堂,近年也是網美熱議的IG打卡點。

尤其,建築鋼骨如水晶閃耀,夢幻場景真的叫人隨拍隨美,故這些年也成了許多新人拍婚紗的唯美熱點。儘管整體來說,教堂腹地不大,一下就能逛完,可門票只要20元,不妨走一趟,好好感受一下南台灣的浪漫。

延伸閱讀

2024國慶煙火時間交通地點!雲林高鐵月台最佳視角打卡點一次看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地方旅遊台南市中部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南投日月潭花火音樂嘉年華攻略!3場煙火日期地點這樣去拚領1萬
羅溫妮

羅溫妮

城市學特約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