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公司位於台中北屯的崴正營造,一旁就是台中捷運文心崇德站。也許是地理位置佳、交通便捷,經常受中部暖陽洗禮,記者前往的當日,崴正共三層樓的新辦公室總是充滿歡笑,四周還擺放著數不盡的獎牌與獎盃,現場還擁有一面繽紛的回憶照片牆。而當中版面最多的人,正是崴正營造創辦人張正岳董事長。
聊起獲獎,張正岳沈穩的說「是責任的開始」。他也提到自己最早於2009年,就因莫拉克風災致高雄小林滅村一事而震驚不已,體悟到作為建築人,更應對環境、社會做出更有意義之事。
圖/台中「崴正營造」在董事長張正岳(中)以永續思維帶領下,藉尋才、育才和留才三部曲成幸福企業的黑馬。黃菁慧攝。
於是他身體力行,15年來從擔任瑞助營造董事長到如今創辦崴正營造,只要台灣發生重大事件,如2014年高雄氣爆、2016年台南大地震等,都可見其率團隊到現場賑災的蹤影。
同時張正岳也與台灣山林復育協會合作,積極為大肚山培植原生種,且贊助資金給公益團體,並捐款南投小學支持偏鄉教育以孕育藝術和體育長才,奠定日後其對ESG永續價值的關注與創辦企業的核心精神。
但只顧好Environment(環境保護)跟Social(社會責任)定然不夠,張正岳坦言對營造業來說,Governance(公司治理)最為重要。
然面對台灣百業缺工,建設企業勞動人口不足高達12萬,加上建築產業屬「3K(危險、辛苦、骯髒)」工作,愈來愈多青年不願選擇土木等相關科系,張正岳十分有感的說「別說尋才,育才、留才都是靠驗。」
所幸張正岳踏入營造業30多年從基層開始,打下良好基本功,也深知組織上下的管理方針與需求。
圖/面對台灣百業缺工,建設企業勞動人口不足,張正岳十分有感的說「別說尋才,育才、留才都是靠驗。」黃菁慧攝。
因此在徵才和育才上,他先在崴正成立磐石菁英學院,透過管理、數位、行銷、創新、工學與永續六大學院來打造人才訓練環境,接著與逢甲大學、朝陽科大、台科大、北科大等建築相關科系合作,一來補助員工重返校園進修,考取營造相關證照,並與時俱進的提升AI數位科技等專業知識;二能建立緊密的產學建教合作,使學術理論結合事務技術,並擴大未來才源,為實習大學生開啟營建業原來高聳的大門。
同時求才若渴的張正岳,也把選才目光投射到全台職訓中心,他堅信態度決定高度,有心想學者就算非本科系出身,照樣也能卓越超群。
因此崴正現職員工中,不乏過去從事飯店服務業者,也有人學生時期主修文法商,而他們在公司輔導3I(BIM建築資訊模型、AI人工智慧、IT資訊科技」的完善師徒體制下,皆已具備電腦3D繪圖等職業技術,如張正岳選才時常言道「不是建築人沒關係,你能一生嫁給建築的快樂」。
至於留才秘訣,也許正因張正岳是白手起家,過去還曾因父親驟逝而揹起家中上千萬債務,他格外明白養家之艱辛,因此霸氣說道「我賺錢就捨得給員工,而且把企業當家庭,員工當家人這就很正常,誠信什麼都對了。」
如同崴正創立初期很快遇上過年,張正岳不僅年終獎金2個月照發,有鑒於公司經營第二年案量倍數成長,營收上看30億,他持續為120多名員工提高年終獎金,平均來到3.5個月,且專訪當日就是職員領分紅的好日子,因此人人臉上都高掛著笑容,還有人笑稱「董事長你們(獎金)發太多了。」
圖/正因企業福利好,公司又願意栽培,崴正員工經常推薦親友前來應徵,形成公司大家庭下許多「真正小家庭」。黃菁慧攝。
正因企業福利好,公司又願意栽培,崴正員工經常推薦親友前來應徵,形成公司大家庭下許多「真正小家庭」的溫馨場景,連帶各部門感情好、向心力強,從溝通到人力輪調都變得無礙,進而造就許多跨部門協作的全才,公司離職率甚至不到13%,與營造業過去約30%的數據相差甚遠。
由於對崴正營造來說,養成一名扎實的工地主任至少3到5年;訓練一位優秀經理人少說得花10年,因此張正岳知道培養內部板凳人才刻不容緩,特別是現今環境變化飛快,世界也不完美,任何企業主都必須更迅速的掌握產業特性,必須「逐夢」也「築夢」,如同崴正創立初起就跑出亮眼成績,明白營造業穩固好人才,短中期才能在ESG的道路上,以共學共好共榮耀的姿態穩健前行,讓崴正能持續朝台灣中小企業先行者的長期目標邁進,成為建築業最具影響力的育才搖籃。
圖/崴正營造期望能持續朝台灣中小企業先行者的長期目標邁進,成為建築業最具影響力的育才搖籃。黃菁慧攝。
崴正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小簡介
企業主:張正岳
公司人數:120名
2023年營業額:1,116,031,537元
本次獲獎項目:人才發展組 中小企業獎|共學共好共榮耀
得獎專案符合的SDGs項目有:
SDGs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SDGs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s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SDGs 15
保育陸域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
SDGs 17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