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台東在22縣市中相對落後,既沒有南迴公路,鐵路也只有單線,經濟發展條件可說存在諸多不利。然隨著疫情前,饒慶鈴以創新思維喊出台東「慢經濟」戰略並全方面啟動,在新的治理方針大旗揮舞下,地方景氣不僅顯著好轉,台東也終於不再只能跟知本溫泉畫上等號。
如台東獨有的文化活動,就成為「慢經濟」開展的重要一環,光是年度慶典「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多年來就吸引大批海內外遊客前來朝聖,也充分展現出當地好山好水的自然魅力。
圖/一年一度的「台東熱氣球嘉年華」吸引無數人前網。取自臉書「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Taiwan International Balloon Festival」。
另外縣府也運用東部地廣人稀、少光害、無高樓遮蔽等特性,以「觀星城市」的形象打造「台東最美星空」的一系列活動,並鏈結在地觀光、產業發展、深度旅行等計劃,同時進行人才培訓,故如此得天獨厚又具有實踐力的永續創建,讓台東縣府履次榮獲「2023年亞洲設計大獎」銀獎、「GOV設計大獎銀獎」及「WILD全球設計獎」等國內外大獎肯定。
此外,台東一年四季琳瑯滿目的節慶盛事,包括南迴藝術季、台東慢食節、台東藝術節、台東聲音藝術節、太麻里解憂祭與台東電音派對等,也都讓世界看見台東獨有的環境資源特色,以及居民有別大城市的「慢活」型態,進而感到嚮往。
而針對台東縣民長年來最大的痛點:交通與醫療,饒慶鈴在於任內取得大幅進展。像是她為了讓居住深山、海邊或綠島、蘭嶼的急重症病人與長輩能享有便捷的外送治療,多年來不斷開闢知本溫泉區龍馬大道等直向、橫向的聯外道路,致力縮短居民到外地的交通時間。
圖/台東縣大武鄉衛生所推出遠距醫療服務。張智傑攝。
同時,饒慶鈴也運用5G科技展開遠距醫療服務、將救護車升級為行動急診室等方式,並強化台東消防救護配備,積極提升偏鄉居民的生活水平,成為最給力的神隊友。
更棒的是,饒慶鈴接受《遠見》專訪時還透露,未來台東還將與國產署攜手,打造全國最大樂齡健康長照園區,並計劃於2030年正式啟用。
其實台東如今能走上蛻變之路,真的絕非偶然,若非饒慶鈴以縣府行政效率之「快」,一路支持地方崇尚自然、品味悠閒的「慢」生活,藉由「一快一慢」這樣看似矛盾,卻蘊含智慧的施政方向,並著重提升當地公共設施品質與服務水平,也許台東就沒有現在的榮景。
而這也呼應了她過去所言「我的目標是建構讓縣民、旅人、二地居或新住民都感到幸福、友善與便利的城市。」
圖/台東縣長饒慶鈴。張智傑攝。
也因為饒慶鈴這句話,讓許多人從不知道台東在哪裡、認為台東只有原住民,到現在專程飛奔台東休閒或渡假,感受原民文化,甚或是從不認識台東到愛上台東,還有當地天空限定的「台東藍」,造就後山每年800多萬人次的旅遊盛況。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起,饒慶鈴就連四年拿到《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4.5星的成績,不過才自詡會一路領到卸任下莊,感覺絲毫不在乎頭銜的她,施政滿意分數卻一年比一年高。
圖/台東縣長饒慶鈴縣長(左)於新生國中時的照片。台東縣政府提供。
直至今日,饒慶鈴不僅首次奪得五星評價,其施政75.5分還位居13縣市第二,年增3.2分更登上全台之冠。八大面向平均74.1%的滿意度也來到13縣市亞軍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