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期間,一項網路哏「城市十年來變化」在網友圈暴紅!這起因於當時高雄市在光榮碼頭一帶,重展了十年前曾造訪的「黃色小鴨」。同樣的展出地點,十年前一片廣大的素地,而十年後擁有國際建築水準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港旅運中心、世貿展覽館,以及周邊櫛比鱗次的高樓拔地而起,還有已經成圓的高雄輕軌也亮麗穿越。
前後的對照圖,不禁讓網友瞠目於高雄十年來的精采變身,連相隔十年,重遊舊地的黃色小鴨設計師霍夫曼,都對這個「變美的醜小鴨」驚嘆不已。於是,各縣市的網友頓時紛紛秀出壓箱的舊照片,來比較城市的今昔變化。圖/睽違十年的黃色小鴨在高雄光榮碼頭重現,意外帶著世人見證港都的巨大變化。高雄市政府提供
將鏡頭轉到中台灣的台中七期重劃區。這塊於1992年開始重劃的土地,曾經是農舍凌散的郊區,誰也沒想到如今卻幻化為台灣高樓建築美學的競技場,更是全台豪宅區的代名詞。
再往北到新竹市,位於東區的關新里,最新公布的2021年綜合所得平均數為374.7萬元,連續四年蟬聯全台最富有及最均富「雙冠王」。誰能預料到,1990年代初期,這曾是家庭工廠和農地盤踞的窮鄉,如今卻是九成外地客來竹科淘金的落腳地。
圖/台中七期,吳婉瑜攝影。
只能說,這30年來,台灣的縣市變化真的很大!這不僅源自於地方自治的流轉和升級,更多是遍地開花而競相迭代的軟硬體升級。
於是,就在「遠見縣市施政滿意度調查」立下30年里程碑的關鍵時刻,除了既有的首長滿意度、施政分數以及針對縣市團隊的八大面向調查外,特別番外啟動了「城市改變」的調查,詢問全台民眾「認為哪個城市改變最大?」結果竟與原有的「縣市滿意度」有著脈絡相依的因果關係。
其中,全台民眾認為改變最大的城市,前六名皆被六都囊括。顯見改制、合併、升格後的直轄市,在強勢資源的澆灌下,發揮了藥效。其中,台中市與高雄市勢均力敵,被全民票選為「蛻變之都」的前兩名。而新竹縣市則受惠於竹科的加持,成為非直轄市的一、二名。
而相對的,若聚焦詢問曾在該都市設籍、生活、就業的「利害關係人」及自家人,蛻變之都的前兩名仍是台中和高雄,桃園則超過新北拿下第三名,而前四大縣市都有五成民眾感受到城市的改變,中、高兩市更有七成以上的高感受度。
《城市學》今年也特別向各縣市徵求過去和現在的街景對比照片,讓讀者能一窺台灣這30年來的改變!哪些縣市的市容變化,最讓你感到驚訝呢?
30年前,台北捷運公司剛剛成立,30年後,台北則是多了大巨蛋。而近期房市相當熱門的桃園青埔和藝文特區,在30年前都還是尚未開發的農田。新北市新興的親子景點五股夏綠地,在過去是違章建築林立、人人避走的垃圾山。新竹縣市則因為新竹科學園區帶動周遭發展,讓城市街景更加現代化,也充滿綠意。
位在苗栗縣的新東大橋重新亮化後,整點會有5分鐘的燈光秀。台中的文心森林公園於2002年動工,設立結合公園綠地與大型戶外劇場,2008年開始興建戶外圓滿劇場舞台,並於2009年完工,成為台灣知名戶外開放式舞台表演空間。
而30年前的南投九九峰下皆為農田,現今為了解決雲彰地區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的問題,興建了鳥嘴潭人工湖,作為蓄水使用。
2020年正式開幕的嘉義市美術館.在過去是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近年來積極招商的嘉義縣馬稠後園區,在過去也是大片農地。
曾是台南最繁華地標的「中國城」商場,過去有美食街、冰宮和電影院,也是老台南人的回憶。2016年拆除後,現已變成最大的親水廣場「河樂廣場」。另外過去曾被圍牆束縛住的高雄港灣,隨著亞洲新灣區成形,多了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遊艇港和高雄港旅運中心,轉型成為海洋門戶。
位在屏東殺蛇溪旁的舊紙漿廠,現已化身為屏東縣民公園,是民眾必訪的新地景。
金門大橋從構思到完工,歷經了5任縣長,共30年,終於在2022年正式通車,成為台澎金馬地區最長的跨海大橋,也了卻金門人長久以來的心願。
透過新舊照片對比,我們發現各縣市的街景、建設不僅蛻變,更從地方發展到綻放國際舞台,這些消失的「時代眼淚」,也一同見證了台灣的都市轉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