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荷蘭衛星導航產品製造商Tom Tom最新的2023全球最塞車城市排行榜,台中不僅是全台最塞車的城市,放眼全球也高居第11名,甚至比東京、雅加達等超過200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還要塞。面對此現況,台中市府在過去幾年做了哪些,未來又該如何解套呢?
上下班時間一到,車流便從大大小小的巷弄開始湧入,把台灣大道、中清路、向上路等幾條台中的主要幹道塞的水洩不通,當被問到交通問題時,許多台中居民苦笑著說,下班回家的路途總是特別的遙遠,原先十分鐘的路程時常要開30分鐘,有時經過光明陸橋路段,甚至要等三次紅綠燈才過的了。
這是台中人每天的日常,也是台中市府長年以來,不斷在努力尋求解方的問題。
圖/台中交流道尖峰時段大塞車。台中市政府提供
多年來,對於台中的交通現況,各界也不乏提出各種可能的潛在問題,像是移入人口的大幅增加,台中在2022年的淨遷入人口為3839人,去年更是高達35199人,而這也連帶影響汽車與機車的運行量,根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台中的機車高達185萬輛,小客車數量更是位居全台最高的101萬輛。
台中做為中部的單核心都市,許多知名賣場如IKEA、Costco、新光三越、遠東百貨......等在中部地區都只有在台中駐點,與北北基、南高都會區的多核心樣貌,大不相同。這也讓彰化、苗栗等縣市習慣湧入台中聚餐、購物、休閒.......尤以假日更為明顯。此外,台中更是中部地區的百業核心地帶,許多來自南投、彰化、苗栗,甚至雲林等上班族更是每日進城通勤,這使得台中的道路負載量,不僅得承擔自家市民,還得容納彰、投、雲、苗逾200萬民眾的需求。
交通問題,建築業向來最有感。因此大台中建築公會理事長王至亮就一針見血地點出,台中某些重劃區,在區域居住人口及活動人口胃納量與道路面積、停車場間,未進行系統性及前瞻性的考量,導致交通負載量能失衡。如近幾年蓬勃發展的水湳經貿區,其周圍的幾條主要幹道包含中平路、經貿路、中科路及凱旋路都只有四線道, 交通尖峰期一下就超載而造成塞車,許多網友也表示,水湳那段的中清路塞車很誇張,若不幸遇到交通事故,甚至卡了半小時都過不去。
圖/中清路下班時段車流。台中市政府提供
圖/台中位居全球最塞車的城市第11名。取自TomTom網頁tomtom.com
其實,台中市府為了掃除「塞車之都」的惡名,向來不遺餘力。如歷經20年的規劃及工程,終於在去年開通的「西屯路四段」,可串聯台中科學園區、台灣大道、向上路及國道三號,市長盧秀燕表示,這讓通勤族可以節省上下班10分鐘的車程。而今年一月底啟動的「市政路延伸」工程,完工後將做為台灣大道的替代道路,舒緩台中工業區通往市區的車流量,減輕台灣大道在上下班高峰時段的乘載量。
圖/串聯台中科學園區與台灣大道、向上路、國道三號龍井交流道的「西屯路四段」去年八月正式通車。台中市政府提供
除硬體上的道路工程,為了讓車流能順利通行,台中市交通局也善用燈號儀控以及車道調撥,或是提高大眾運輸工具(如公車)的專屬路權,特別是讓中部人最容易「車怒」的台灣大道、中清路等主要幹道紅燈停等時間太久的問題,交通局也在部分路段增加綠燈秒數,像是在忠明南路至東大路沿線,增加綠燈10秒,此措施也成功讓行車旅程平均減少122秒。
圖/台中市府在主要幹道導入智慧化動態號誌系統,有效減少主要幹道行駛時間。台中市政府提供
然而,儘管市府接連祭出軟硬體的種種解方,至今,台中許多路段每逢上下班及國定假日等高峰時段時,仍不時會出現塞車的情況,也因此許多民眾認為在交通方面尚有改善的空間,這也透露出貫穿台灣大道的捷運藍線,對於台中的迫切性與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