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表示,為維護乘車安全,新款車廂在車間通道增加照明、並於座椅配置新型屏風及弧形扶手。外型部分,以科技感、線條感及未來感為主軸,採用銀灰色設計,並以代表臺北捷運企業標誌的藍、綠兩色裝飾車側飾條,利用既有元素展現全新樣貌。
圖/台北捷運新款車廂於2024智慧城市展亮相,展示新款捷運6大亮點。取自台北捷運官網。
相較於過去車廂規劃與設計,新款車廂共有6大亮點:
不同於現有電聯車非字型座位,全車廂均採取一字型座椅,提供更寬敞乘車空間。
保留車門旁空間,方便旅客快速進出車廂,動線更為順暢。
第1、6節車廂配置寬敞無障礙空間,輪椅及電動代步車停靠更便利。
車側玻璃採一片式設計,提供旅客寬廣的乘車視野。
延伸車廂內的視覺效果,強化車廂通透性。
每節車廂均安裝6具軸流風扇,提升空氣品質。
北捷希望透過全新的設計,滿足旅客對於空間、動線及安全性的需求,提供更好、更安心的搭乘體驗。
新款車廂更加寬敞舒適的車廂樣貌讓許多人十分期待,表示「想坐坐看!」「趕緊上路吧,等不及了!」「期待上線營運」。
從北捷發佈的車廂概念圖可以看到,車廂走道中央的扶桿全數消失,目的是為了讓程車空間更加寬敞,避免搭乘人潮聚集在車廂門口,使動線更加順暢。這樣的調整讓通勤族與長輩擔憂是否會引發安全問題。
另外,針對得標者為韓國廠商,也引外界擔心,留言表示「韓國車就最會出問題的不知道為什麼台灣對韓國的包容度還那麼大」「韓國車不敢領教」。
圖/為提供各寬敞空間與流暢動線,將移除走道扶桿。取自台北捷運官網。
有乘客表示,北捷尖峰時段車廂內部人滿為患,尤其在熱門站點,可能連移動都很困難,如果車廂內沒有握把,當車廂搖晃或煞車導致站立不穩時,很有可能會提高跌倒風險,若一群人跌倒會相當危險。也有人認為,對於長輩或行動不便者來說,很需要透過扶手支撐身體,雖然現在多數人發現有人需要時會讓出座位,但也會需要有扶手提供給讓位的人,避免在移動的過程中站不穩。
對此,消基會交通組召集人李克聰建議,換新車時應將使用者搭乘站立時的安全作為優先考量,尤其車廂門邊容易發生危險之處更要如此,可以參考目前搭乘捷運民眾尤其長者的使用需求,相關設施如扶手等不足,應加裝補救,另外也應考量使用習慣改變後的宣導提醒。
北捷也針對此一擔憂回應,表示會有這樣的設計規劃主要是希望乘客能夠盡量往車廂內移動,不要擋在列車出入口,在此期間會持續蒐集各界意見,再做整體評估。
目前預計首列原型車預計115年交貨 117年完成全數測試驗收,後續將依照實際營運需求,規劃營運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