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生率,指當年出生之活產數與年月中人口總數的比率,亦即一個月內每一千位年中人口之平均活產數。根據內政部統計,2024年1月出生率最低的五個縣市分別為基隆市(0.30‰)、金門縣(0.34‰)、新北市(0.36‰)、台南市(0.37‰)、嘉義縣(0.37‰);2月出生率最低的五個縣市分別為新北市(0.29‰)、基隆市(0.29‰)、嘉義市(0.32‰)、金門縣(0.32‰)、苗栗縣(0.32‰)。
以年齡結構百分比來說,0~14歲比例最高的縣市為新竹市(15.87%)、最低為金門縣(8.15%);15~64歲比例最高的縣市為連江縣(74.77%)、最低為台北市(65.50%);65歲比例最高的縣市為嘉義縣(22.52%),最低為新竹縣(14.11%)。扶養比(指依賴人口數(0歲~14歲及65歲以上)除工作年齡人口數(15歲~64歲),可以簡略評估工作年齡人口的扶養負擔,數字越大則負擔越大)最高的縣市為台北市(52.36%)超越全台平均(43.42%),台北市是全台唯一撫養比突破50%的縣市,也就代表每2位工作年齡人口須背負1位依賴人口,撫養壓力大。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Ömürden Cengiz。(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出生率最低的基隆市,為鼓勵生育祭出生育獎勵金及未滿二歲兒童育兒津貼政策,生育獎勵金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施,只要出生於基隆市,並於次日起60日內完成出生登記之新生兒,每一胎可領2萬元、雙胞胎可領4萬元,三胞胎以上以此類推,新生兒之父母雙方或一方設籍基隆市一年以上,且申請時仍設籍基隆市即可申請。
新北市則是自提供2022年1月1日(含)以後出生之新生兒第一胎、第二胎新生兒補助2萬元,第三胎(含)以上補助3萬元。新生兒母或父之一方設籍本市滿10個月以上,且申請時仍設籍基隆市即可申請。
另外,基隆市府及新北市府也研擬從結婚到坐月子、小孩就學等的各種補助政策,可惜仍無法阻止出生人數下滑,目前仍逐年減少。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HiveBoxx(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近年社會增加受疫情影響,在疫情期間因國人遷徙受到限制,許多人戶籍遭到遷出,新冠疫情後國人才陸續回台恢復戶籍,自2023年7月起,全國人口數有穩定回升的狀態,讓總人口數止跌回升,但到2024年1月,人口數再度轉為負成長,並持續下跌。
今年(2024)2月共遷入77,802人、遷出71,783人,遷入比遷出人口多出6,019人,即便如此仍無法抵銷死亡人數與出生人數的差距,未來新生兒出生情形是否會改善仍有待觀察。
圖/取自Unsplash。
若細分到各縣市來看,人口「負成長率最高」的三個縣市分別為:嘉義縣(-7.37‰)、雲林縣(-6.96‰)、南投縣(-5.21‰),全台其他負成長縣市還有彰化縣(-4.97‰)、臺東縣(-4.74‰)、屏東縣(-4.64‰)、花蓮縣(-4.40‰)、苗栗縣(-1.04‰),原因除了生育率外,另外一個很大的因素即為人口外移。
各地區的人口結構如何發展,也有待各地的生育政策及縣市發展如何發酵,近年不少地方也紛紛以「地方創生」號召青年返鄉,期盼有機會改善、活絡縣市人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