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山洪暴發、漳泉械鬥天災人禍!最終歸於平淡的士林舊街

飽受山洪暴發、漳泉械鬥天災人禍!最終歸於平淡的士林舊街 圖/士林舊街的隱密巷弄裡,仍留存著屬於上個時代的三合院建築。普通人攝影。
日期:2024-03-09

台灣的漢人開發史大致是由南向北擴張,鄭氏統治台灣以台南安平為據點,清領時期亦在台南設立「府城」,直到清朝入主台灣四十年後,才正式設置「淡水廳」,管理大甲溪到基隆的北台灣。不過在此之前,民間拓墾北台灣的活動就已非常活絡,位於今日台北市的士林地區,也是當時蓬勃發展的其中一處漢人聚落。 

因水患而重生

關於士林開拓的最早記載,始於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福建漳州人鄭維謙率眾由淡水河口進入台北盆地,並在支流基隆河畔的「下樹林埔」,進行挖鑿水圳、灌溉良田的大工程。下樹林埔的「下」是低窪處的意思,「埔」則是指平坦廣闊的地方。

經過數十年經營,下樹林埔已經成為具相當規模的村莊,然而在清乾隆七年(公元1741年)發生了一場極為嚴重的水災,下樹林埔的地理環境無法承受河水暴漲所帶來的傷害,村莊也被破壞殆盡。眾人商議之下,決定將村莊往東遷移至地勢較高之處,成為後來的士林舊街。

原本設立於下樹林埔,供奉祈求五穀豐收的土地公及神農大帝的福德祠,也被洪水給沖毀。於是福德祠跟著遷移重建,並改名為芝蘭廟,也就是今日的士林神農宮。芝蘭廟一名源於士林的舊稱「八芝蘭」,為凱達格蘭族對溫泉一詞「Pattsiran」的音譯,後來被定為官方地名。

延伸閱讀

北部限定信仰「顯應祖師」與消逝的泰山溝仔墘老街有何淵源?

士林之稱要一直到日治時期才出現,一般說法是因為當地重視教育,所以取「士子如林」的寓意。不過另有一說,是來自士林最初墾闢的下樹林埔,由「樹林」變成閩南語發音相似也較為典雅的「士林」。下樹林埔就在現今的新光醫院一帶,附近仍有以下樹林為名的街道。

士林神農宮一景。普通人攝影。圖/士林神農宮一景。普通人攝影。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二度毀於兵荒馬亂

隨著大量漢人移民的湧入,淡水河流域沿岸出現如滬尾(今淡水)、新莊與艋舺(今萬華)這樣的貿易聚落,由於士林舊街的位置正落在滬尾與新莊的中間,具備兩地貨物運輸的集散功能,還能與基隆河上游的錫口(今松山)、水返腳(今汐止)等地互通有無。除此之外,金包里(今金山)的漁貨也會沿著翻越陽明山的魚路古道,送往士林舊街進行交易,因此士林舊街日益繁榮。

延伸閱讀

淡北道路選後動工成新北市長前哨戰!士林北投將成下一個內湖?

不過繁榮帶來的並非只有好處,也容易受到時局動盪而飛來橫禍。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爆發的林爽文之亂,令台灣由南到北均陷入失序狀態,淡水河沿岸所有聚落,除了艋舺成功抵禦之外,全都遭到洗劫破壞、無一倖免,士林舊街亦遭嚴重損毀。

鄰近士林舊街,位於華榮路的傳統市場,過去曾為金包里漁貨的交易場所。普通人攝影。圖/鄰近士林舊街,位於華榮路的傳統市場,過去曾為金包里漁貨的交易場所。普通人攝影。

遺留至今的歷史印記

林爽文事件平息後,士林舊街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然而自清咸豐三年(公元1850年)開始,北台灣陷入了大規模的漳泉械鬥,再度重創士林舊街;事情過後不滿一個月,又遇上山洪暴發,整個士林舊街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延伸閱讀

九份登全台最頂老街憑什麼?鹿港、士林、迪化街都少「這氣息」

漳泉械鬥與山洪暴發,不過是士林舊街另覓新址的契機,早在之前的士林舊街,就已經出現因貿易日盛而導致空間不敷使用的問題了,於是隔年開始進行搬遷作業,將聚落南移到今日的士林夜市一帶。

雖然士林舊街很早便淡出歷史舞台,現在也只是一般的住宅區,但從「前街」和「後街」這類自古傳承下來的路名、保留了巷弄蜿蜒曲折的紋理、零星散布的老建築,以及依然香火鼎盛的神農宮,都能依稀看出士林舊街過去風光一時的輪廓。

穿梭在士林舊街之中,也別有一番古樸的美感呢!

士林舊街的巷弄一景。普通人攝影。圖/士林舊街的巷弄一景。普通人攝影。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地方台北市文化復興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全台砲台數量最多、密度最大城!基隆二沙灣砲台成海防最前線
台北最後重劃區破房價天花板!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進度如何?
從繁華到凋零的百年汐止老街!通靈少女《濟德宮》改建助重生
Somebody Sue/普通人

Somebody Sue/普通人

喜愛歷史、閱讀、創作的一介普通人,特別專攻三國歷史、香港電影以及日本文化,著有《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的三國史》一書。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