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鬧區東市場公明路與共和路口東門派出所,建於1923年,2010年依文資法登錄歷史建築,展開修復活化,去年建成百年,市長黃敏惠視察期待修復活化,串連火車站前願景館、興中派出所、新二通及西市場,為地方創生注入動能。
圖/嘉義市僅存日治警察機關歷史建築「東門派出所」,經6年修復去年完工,將轉型文化基地華麗轉身活化營運。聯合新聞網提供。
文化局說,派出所拆除施工模版圍籬,讓人透視,開幕前設定保全進行消防及使用改善,辦理嘉義文學作家展覽,以及轉型文化基地委外OT營運招標,結合歷史意義與文化遊憩特色複合型空間,以策展形式展現嘉市獨有美學設計,透過導覽解說喚起市民城市記憶,深化人文內涵。2021年將東門派出所修復文化環境營造納入地方創生提案,申請國發會補助935萬元,市府自籌1165萬元修繕。
圖/嘉義市僅存日治警察機關歷史建築「東門派出所」,聯合新聞網提供。
修復過程發現清朝「龍王廟」遺構,東門派出所地下遺構補充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說,「龍王廟」建於道光25年(1845年),建物139坪,土地178坪,較同區東門內街雍正年間「福德廟」大,就興建年代,不排除龍王廟可能是道光19年大地震後新建或改建。
圖/嘉義市僅存日治警察機關歷史建築「東門派出所」,聯合新聞網提供。
龍王廟主祀四海龍王,唐代印度龍王思想傳入中國,道教道士為與佛教抗衡,將五龍說與印度佛教龍王思想結合,衍生出五龍王說,直至宋代,龍王受皇封,確立雨神正宗地位,流傳至今龍王信仰與佛、道教龍神與海神信仰相關,當時龍王廟可能因應龍王信仰主水意象關係,附屬池塘配置。
圖/嘉義市僅存日治警察機關歷史建築「東門派出所」,曾被譽為諸羅古八景之一「萬山倒影」,經6年修復去年完工,將轉型文化基地華麗轉身活化營運。聯合新聞網提供。
明治28年(1895年)「嘉義之戰鬥圖」繪製橢圓形圖示與ㄇ字形建築物標示,可能代表當時龍王廟建築座向及其北側附屬池塘。
延伸閱讀
彰化媽祖信徒擲出「3立筊、1黏桌裙」視吉兆 民俗專家另有說法
不敵海岸退縮! 台南二仁溪出海口崗哨碉堡沒入海中
桃園人春節倒垃圾超熱情!塞紅包15萬元、壓轎金 全數捐出
本文轉載自2024.02.16「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