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表示,本次試辦僅移除第2至5節車廂車門前方中央立柱,車廂上方環形扶桿、手拉環還是保留,讓攜帶大型行李、嬰兒車、使用輪椅的旅客進出更便利。
至於年長者、孩童或是有需求的旅客,可多加利用座位、車門兩側的立柱或扶手,維護乘車安全;而第1和第6節車廂,因平日離峰及假日全天開放自行車上捷運,且自行車需停放於車門前中央立柱兩側,因此保留。
圖/北捷試辦中央立柱拆除,車廂上方環形扶桿、手拉環還是保留,同時加上「請往車廂內部移動」標示。取自台北捷運官網。
消息一出,不少網友認同拆中央立柱作法「拆了也好,不少旅客都不往內站,明明更裡面還有空間」「中央立柱本來就是車廂入口擠滿人的毒瘤,反應多久了總算有人重視」「推,超討厭很多人一上車就黏在那柱子上」「現在正好搭上古亭往南勢角這班是拆掉,有感」。
同時,不少網友發現本次改裝2列車,車廂頂部及地板分別張貼「請往車廂內部移動」「下車等候區」宣導指標,分流上下車旅客。
圖/北捷試辦於車廂地板張貼「下車等候區」宣導指標。取自台北捷運官網。
不過網友們對新指標表示「覺得門口標示禁止站立好像比較有用」「要開罰才有意義吧,站在該區卻到站未下車就可以開罰」「趕門神用的,不過對眼睛黏在手機上的門神無效」。
目前制度仍在試辦階段,觀察民眾使用情形,對於攜帶大型行李、嬰兒車及使用輪椅旅客上下車動線,確實有所助益,北捷後續將持續蒐集旅客意見進行調整,並呼籲民眾搭車時盡量分散候車,進入車廂後,多多往車廂內部移動,共同提升搭乘舒適度。